《折上巾》的解释
zhē/zhé/shé shàng/shǎng jīn
1.古冠名。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,折叠巾之上角,称折上巾。北周裁为四脚,名曰幞头,也称折上巾。隋唐时贵贱通用,宋时为皇帝﹑皇太子常服。参阅《后汉书.梁冀传》﹑《旧唐书.舆服志》﹑五代马缟《中华古今注.幞头》﹑宋沈括《梦溪笔谈.故事一》﹑《宋史.舆服志三》。 解释
1.古冠名。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,折叠巾之上角,称折上巾。北周裁为四脚,名曰幞头,也称折上巾。隋唐时贵贱通用,宋时为皇帝﹑皇太子常服。参阅《后汉书.梁冀传》﹑《旧唐书.舆服志》﹑五代马缟《中华古今注.幞头》﹑宋沈括《梦溪笔谈.故事一》﹑《宋史.舆服志三》。 解释
《折上巾》包含的汉字
-
折zhē翻转,倒腾:折腾。折跟头。折个儿。合搭装折zhé断,弄断:折断。折桂(喻科举及第)。折戟沉沙(形容惨重的失败)。幼年死亡:夭折。弯转,屈曲:曲折。转折。周折。折中(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。亦作“折衷”)。返转,回转:折返。损失:损兵折将。挫辱:折磨。挫折。百折不挠。减少:折寿(减少寿命)。折扣。抵作,对换,以此代彼:折合。折价(把实物折合成钱)。心服:折服(a.信服;b.说服)。戏曲名词,杂剧一本分四折,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:折子戏。判决:折狱。合搭装折shé断,绳子折了。亏损:折本生意。姓。合搭装笔画数:7;部首:扌;笔顺编号:1213312
-
上shàng位置在高处的,与“下”相对:楼上。上边。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古。上卷。等级和质量高的:上等。上策。上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)。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车。上升。去,到:上街。向前进:冲上去。增加:上水。安装,连缀:上刺刀。上鞋(亦作“绱鞋”)。涂:上药。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:上课。上班。拧紧发条:上弦。登载,记:上账。用在名词后边,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:晚上。桌上。组织上。用在动词后边,表示开始、继续、趋向、完成:爬上来。锁上。选上代表。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:上年纪。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1”的高音。下上shǎng ㄕㄤˇ〔上声〕汉语声调之一,普通话上声(第三声)。下下笔画数:3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211
-
巾jīn擦东西或包裹、覆盖东西的用品,多用纺织品制成:手巾。围巾。领巾。枕巾。餐巾。巾帼(“帼”是古代妇女的头巾,指妇女,如“巾巾英雄”)。笔画数:3;部首:巾;笔顺编号:25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