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雉雊》的解释

雉雊的解释
拼音: zhì gòu
zhì gòu
1.雉鸣叫。 2.语本《书.高宗肜日序》﹕"高宗祭成汤﹐有飞雉升鼎耳而雊。"孔传﹕"耳不聪之异。"孔颖达疏﹕"雉乃野鸟﹐不应入室﹐今乃入宗庙之内﹐升鼎耳而鸣。孔以雉鸣在鼎耳﹐故以为耳不聪之异也……《汉书.五行志》刘歆以为鼎三足﹐三公象也﹐而以耳行﹐野鸟居鼎耳﹐是小人将居公位﹐败宗庙之祀也。"后因以"雉雊"为变异之兆。 解释
  1. 雄雉鸣叫。唐.王维〈渭川田家〉诗:「雉雊麦苗秀,蚕眠桑叶稀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雉雊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雉zhì鸟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长;雌的淡黄褐色,尾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飞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装饰品。通称“野鸡”。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,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。城墙:雉堞。笔画数:13;部首:隹;笔顺编号:3113432411121
  • 雊gòu雉鸡叫:“雉之朝雊,尚求其雌”。笔画数:13;部首:隹;笔顺编号:352513241112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