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充耳不闻》的解释

充耳不闻的解释
拼音: chōng ěr bù wén
chōng ěr bù wén
充:塞住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。 解释
  1. 装著没听见。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。【例】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,他却充耳不闻,一意孤行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塞住耳朵,装著没听见。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。清.李渔《奈何天》第三○出:「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塞住耳朵,装作没听见。※语或本《诗经.邶风.旄丘》郑玄.笺。后用「充耳不闻」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。△「不闻不问」
  2. ※《诗经.邶风.旄丘》郑玄.笺1>《诗经.邶风.旄丘》:「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。叔兮伯兮,褎如2>充耳3>。」郑玄.笺:「充耳,塞耳也。言卫之诸臣,颜色褎然,如见塞耳,无闻知也。」 〔注解〕 (1) 笺:注释的一种。 (2) 褎如:即「褎然」,服饰华美的样子。亦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。褎,音|ㄡˋ。 (3) 充耳:塞住耳朵。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,下垂及耳。
  3. 《诗经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,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,共三百零五篇,分为风、雅、颂三大类,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。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,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,兼采今文经,遍注群经,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。郑玄解说《诗经》,宗于《毛传》,如果《毛传》讲得不明确、太简略,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,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。为了不和《毛传》原有注文相混,便称为「笺」,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,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「笺识」。《诗经.邶风.旄丘》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。郑玄对这里「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」的解说较为清楚,大意是说:「叔、伯这些卫国君臣,穿得很华丽,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,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,却装作没听见。」「充耳」在此有两层意思,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,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(,却不闻不问)。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「充耳不闻」这句成语,用来形容塞住耳朵,装作没听见。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充耳不闻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充chōng满、足:充足。充实。充分(f坣 )(a.足够;b.尽量)。充沛。充裕。填满,装满:填充。充满(a.填满,布满;b.充分具有)。充耳不闻。充电。汗牛充栋。当,担任:充当。充军。假装:冒充。充数(shu)。姓。笔画数:6;部首:亠;笔顺编号:415435
  • 不bù副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没有不fǒu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没有笔画数:4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324
  • 闻(聞)wén听见:闻诊。闻听。闻讯。博闻强记。闻过则喜。闻鸡起舞(听到荒鸡鸣而起舞,喻志士及时奋发)。听见的事情,消息:新闻。传闻。见闻。出名,有名望:闻人。闻达。名声:令闻(好名声)。丑闻。用鼻子嗅气味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姓。笔画数:9;部首:门;笔顺编号:42512211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