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十二律》的解释

十二律的解释
拼音: shí èr lǜ
shí èr lǜ
1.古乐的十二调。阳律六:黄钟﹑太簇﹑姑洗﹑蕤宾﹑夷则﹑亡射;阴律六:大吕﹑夹钟﹑中吕﹑林钟﹑南吕﹑应钟。共为十二律。 解释
  1.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,而定出的声律准则。分为阳律六:黄钟、太簇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;阴律六:林钟、南吕、应钟、大吕、夹钟、中吕。也称为「十二宫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十二律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十shí数名,九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拾”代)。表示多、久:十室九空。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成。笔画数:2;部首:十;笔顺编号:12
  • 二èr数名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贰”代)。双,比:独一无二。两样,别的:二话。不二价。两笔画数:2;部首:二;笔顺编号:11
  • 律lǜ法则,规章:纪律。法律。定律。规律。清规戒律。律师。约束:律己。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:律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旧诗的一种体裁:律诗。姓。笔画数:9;部首:彳;笔顺编号:33251111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