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思而行》的解释

三思而行的解释
拼音: sān sī ér xíng
sān sī ér xíng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 解释
  1. 形容谨慎行事。语本《论语.公冶长》。【例】凡事三思而行,才能减低发生错误的机率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反复再三考虑,然后再做。语本《论语.公冶长》: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『再,斯可矣。』」后比喻谨慎行事。《水浒传》第六七回:「林冲谏道:『兄长,人心难忖,三思而行。』」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回:「且州县之民,与明公何雠?杀之不详。望三思而行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再三考虑,然后行动。比喻谨慎行事。语本《论语.公冶长》。
  2. 《论语.公冶长》季文子1>三思2>而后行。子3>闻之,曰:「再4>,斯可矣。」 〔注解〕 (1) 季文子:即季孙行父(?∼西元前568),春秋鲁国大夫,季友之孙。宣公八年继襄仲执政,为人俭朴清廉,相传家中妇女都穿布衣,而没有人穿锦帛,马厩里的马都只喂食草料而不喂食粟米,至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讲求实用,而没有名贵的金石玉器。人们称其廉洁且忠诚,卒谥文。 (2) 三思:考虑多次。此「三」未必实指。 (3) 子:即孔子(西元前551∼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鲁人。生有圣德,学无常师,相传曾问礼于老聃,学乐于苌弘,学琴于师襄。初仕鲁,为司寇,摄行相事,鲁国大治。后周游列国十三年,不见用,年六十八,返鲁,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。有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,开平民教育先河,后世尊为「至圣先师」。亦称为「孔子」。 (4) 再:思考两次。
  3. 季文子是鲁国的三家大夫之一,掌握著鲁国的实际政权。虽然他地位显赫,但平时的生活却十分节俭,据说他的家中没有人穿锦帛料子的衣服,都只穿布衣;马厩里的马也只喂食草料,不给牠们吃粟米,至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也都只讲求实用,而不重视他们是否精美名贵。因此人们都说季文子是个既廉洁又忠诚的人。季文子的另一个特点,就是做事十分谨慎,往往一件事要想了又想才能决定。季文子死后,有人对此传述。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,就说:「再,斯可矣!」孔子认为季文子小心谨慎固然是优点,但太过小心以致犹豫不决,做事没有效率,反让优点变成缺点,所以孔子说:「一件事想两次就够了。」后来「三思而行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谨慎行事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三思而行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三sān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笔画数:3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11
  • 思sī想,考虑,动脑筋:思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思忖。思索。思维。沉思。寻思。见异思迁。想念,挂念:思念。思恋。相思。想法:思绪。思致(新颖独到的构思、意趣)。构思。姓。念想思sāi〔于思〕多胡须的样子,如“自捋颔下,则思思者如故矣”。念想念想笔画数:9;部首:心;笔顺编号:251214544
  • 而ér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笔画数:6;部首:而;笔顺编号:132522
  • 行xíng走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踪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远自迩。出外时用的:行装。行箧。行李。流通,传递:行销。风行一时。从事:进行。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:行径。品行。言行。操行。行成于思。实际地做:行礼。行医。行文。可以:不学习不行。能干:你真行。将要:行将毕业。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:五行(“金”、“木”、“水”、“火”、“土”)。古诗的一种体裁:长歌行。汉字字体的一种:行书。姓。gotraveldoall rightO.K.capablerowsoon止言笔画数:6;部首:行;笔顺编号:33211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