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鲮鲤》的解释

鲮鲤的解释
拼音: líng lǐ
líng lǐ
1.穿山甲。又名龙鲤﹑石鲮鱼。 解释
  1. 动物名。脊椎动物门哺乳纲有鳞目。体长三尺余,全身被角质的鳞甲,产于热带,无牙,爪锐利,善掘土,吃蚂蚁等昆虫。传统中医认为其鳞片有止血、消肿、催乳等作用。也称为「龙鲤」、「穿山甲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鲮鲤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鲮(鯪)líng〔鲮鱼〕a.体侧扁,口小,有两对须,肉味鲜美,亦称“土鲮鱼”;b.古代传说中人面鱼身的人鱼,亦作“陵鱼”;c.古代传说中腹背有刺,能够吞舟的大鱼。〔鲮鲤〕哺乳动物,全身有角质鳞片,无牙齿,吃蚂蚁。鳞片可入药。俗称“穿山甲”。(鯪)笔画数:16;部首:鱼;笔顺编号:3525121112134354
  • 鲤(鯉)lǐ〔鲤鱼〕体侧扁,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,肉可食。〔鲤庭〕指受父训之处,亦借指父训。书信的代称,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。笔画数:15;部首:鱼;笔顺编号:35251211251121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