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胃炎》的解释

胃炎的解释
拼音: wèi yán
wèi yán
胃黏膜炎性病变。按病程长短,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。前者是由于进食刺激性食物(或药物)或吞服强酸、强碱而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。后者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。大多与长期进食刺激食物(或药物)或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引起的胆汁返流等因素有关。临床上以其病理变化分为浅表性、萎缩性、肥厚性胃炎三种。 解释
  1. 病名。胃黏膜发炎的病症。多因暴饮暴食、饮食不卫生或传染病等引起。可分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。患者有恶心、呕吐、胃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胃炎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胃wèi人和脊椎动物身体里主管消化食物的器官:胃脏。胃液。胃酸。胃口(食欲,引申为兴趣、欲望。“口”读轻声)。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笔画数:9;部首:月;笔顺编号:251212511
  • 炎yán热:炎热。炎凉(a.气候的热和冷;b.喻人情势利,或亲热攀附,或冷漠疏远,反复无常)。趋炎附势。炎炎(灼热;火炽盛;引申为兴盛,亦指威势显赫)。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、肿、热、痛的现象:炎症。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,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:炎帝。炎黄。笔画数:8;部首:火;笔顺编号:433443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