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廷诤》的解释

廷诤的解释
拼音: tíng zhēng
tíng zhèng
1.廷争。 解释
  1. 臣子在朝廷上对国君公开谏诤。《北史.卷一八.魏景穆十二王列传下.安定王休》:「当献文将禅,可谓国之大节,康王毅然廷诤,德音孔昭,一言兴邦,斯之谓欤!」唐.杜甫〈壮游〉诗:「斯时伏青蒲,廷诤守御床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廷诤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廷tíng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:朝(ch俹 )廷。宫廷。廷杖。廷试(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廷对(a.在朝廷中当众对答;b.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笔画数:6;部首:廴;笔顺编号:312154
  • 诤(諍)zhèng谏,照直说出人的过错,叫人改正:诤谏。诤言。诤臣。诤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。亦作“争友”)。〔诤人〕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。亦称“靖人”。纷争,争:诤紊(争论是非)。笔画数:8;部首:讠;笔顺编号:4535511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