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搢笏》的解释
拼音:
jìn hù
jìn hù
1.亦作"搢忽"。 2.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,用以记事备忘,不用时插于腰带上。 3.引申指朝见。 解释
1.亦作"搢忽"。 2.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,用以记事备忘,不用时插于腰带上。 3.引申指朝见。 解释
- 把笏板插在腰带上。《新唐书.卷一二六.列传.张九龄》:「故事:公卿皆搢笏于带,而后乘马。」
《搢笏》包含的汉字
-
搢jìn插:搢笏。搢箭。摇动:“披甲带剑,挺铍搢铎。”古人所佩的饰带。抑。笔画数:13;部首:扌;笔顺编号:1211224312511
-
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记事:朝(ch俹 )笏。“京兆尹郑叔则,怫然曳笏却立”。笔画数:10;部首:竹;笔顺编号:3143143533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