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滩黄》的解释
拼音:
tān huáng
tān huáng
1.见"滩簧"。 解释
1.见"滩簧"。 解释
- 流行于江、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。其中以苏州滩黄历史较久,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,其他各地滩黄则于清代同治、光绪年间相继产生。起初多以当地曲调演唱民间故事。辛亥革命前后,不少地区的滩黄则相继发展为戏曲形式。如苏州滩黄改称「苏剧」,上海滩黄改称「沪剧」,杭州滩黄改称「杭剧」,宁波滩黄改称为「甬剧」等。也作「滩簧」、「摊簧」。
《滩黄》包含的汉字
-
滩(灘)tān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:滩头。滩涂。河滩。海滩。盐滩。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:险滩。笔画数:13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5432411121
-
黄huáng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:黄色。黄昏。牛黄。黄澄澄。信口雌黄。特指中国黄河:黄灾。治黄。黄泛区。指“黄帝”(即“轩辕氏”,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):黄老(黄帝和老子)。炎黄子孙。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事情黄了。姓。笔画数:11;部首:黄;笔顺编号:122125121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