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匹夫之勇》的解释

匹夫之勇的解释
拼音: pǐ fū zhī yǒng
pǐ fū zhī yǒng
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。 解释
  1. 有勇无谋,只凭一个人的勇气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。【例】只会逞匹夫之勇,很难办大事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王请无好小勇。夫抚剑疾视曰:『彼恶敢当我哉!』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王请大之!」指有勇无谋的血气之勇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二二回:「颜良、文丑、匹夫之勇,一战可擒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匹夫,一个人。「匹夫之勇」指个人逞血气之勇。形容人有勇无谋。#语出《国语.越语上》。
  2. #《国语.越语上》1>国之父兄请曰:「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,今越国亦节矣,请报之。」句践辞曰:「昔者之战也,非二三子之罪也,寡人之罪也。如寡人者,安与知耻?请姑无庸战。」父兄又请曰:「越四封之内,亲吾君也,犹父母也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,臣而思报君之雠,其有敢不尽力者乎?请复战。」句践既许之,乃致其众而誓之曰:「寡人闻古之贤君,不患其众之不足也,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。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,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,而患其众之不足也。今寡人将助天灭之。吾不欲匹夫之勇也,欲其旅进旅退2>。进则思赏,退则思刑,如此则有常赏。进不用命,退则无耻,如此则有常刑。」果行,国人皆劝,父勉其子,兄勉其弟,妇勉其夫,曰:「孰是君也,而可无死乎?」是故败吴于囿,又败之于没,又郊败之。 〔注解〕 (1) 典故或见于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。 (2) 旅进旅退:指军队的同进同退。旅,共同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(齐宣)王曰:「大哉言矣。寡人有疾,寡人好勇。」对曰:「王请无好小勇。夫抚剑疾视曰:『彼恶敢当我哉?』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王请大之。《诗》云:『王赫斯怒,爰整其旅。以遏徂莒,以笃周祜,以对于天下。』此文王之勇也。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,《书》曰:『天降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,惟曰其助上帝宠之。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,天下曷敢有越厥志?』一人衡行于天下,武王耻之,此武王之勇也。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。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。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。」
  3. 据《国语.越语上》载,春秋时,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在吴国被囚禁三年,忍受一切耻辱。回国后,他决心惕砺图强,立志复国。十年过去了,越国国富民安,兵强马壮,因此全国的人民向句践请求攻打吴国,复仇雪耻。但越王句践却再三推辞,经过几番请求,句践终于答应了人民请战的要求。句践把战士们召集在一起,向他们表明决心说:「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从不愁士兵少,只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。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,单凭个人的血气之勇,而希望大家能步调一致,同进同退。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,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,这样,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。如果前进的时候不听命令,后退的时候不怕处分,那么将会受到应有的惩罚。」到了出征的时候,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,表示服从。作父亲的勉励他的儿子,当哥哥的勉励他的弟弟,作妻子的勉励她的丈夫,大家都说:「这样的国君,谁能不为他效死呢?」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昂,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,灭掉了吴国。后来《国语》中的「匹夫之勇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人有勇无谋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匹夫之勇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匹pǐ量词(a.指整卷的绸或布;b.指马、骡等)。单独:匹夫(a.一个人,泛指平常人,如“国家兴亡,匹匹有责”;b.指无学识、无智谋的人,如“匹匹之勇”)。相当,相敌,比得上:匹敌。匹配。笔画数:4;部首:匚;笔顺编号:1355
  • 夫fū旧时称成年男子:渔夫。农夫。万夫不当之勇。旧时称服劳役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〔夫子〕a.旧时对学者的称呼;b.旧时称老师;c.旧时妻称夫;d.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。与妻结成配偶者:丈夫。夫妇。妇妻夫fú文言发语词:夫天地者。文言助词:逝者如斯夫。文言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”或“那”:夫猫至。妇妻笔画数:4;部首:大;笔顺编号:1134
  • 之zhī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笔画数:3;部首:丶;笔顺编号:454
  • 勇yǒng有胆量,敢做:勇敢。勇毅。勇气。勇士。英勇。奋勇。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:兵勇。劲勇。募勇。姓。怯笔画数:9;部首:力;笔顺编号:542511253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