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泥炭》的解释

泥炭的解释
拼音: ní tàn
ní/nì tàn
也称“泥煤”、“草炭”。煤的前身。大多在沼泽环境中,植物死亡后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酸、腐殖酸盐及沥青等合成物质,与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遗体及泥沙等混合而成。质地疏松无光泽,一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。可用作燃料、肥料及化工原料等。 解释
  1. 炭化程度最少,等级最差的煤。类似泥土,呈黑色、褐色或棕色。大多是未完全腐烂分解的沼泽植物残渣,经过一段时间累积而成,可供燃料使用,含炭量低,燃烧火力甚微。也称为「泥煤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泥炭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泥ní土和水合成的东西:泥巴。泥垢。泥浆。泥煤。泥淖(泥污的洼地)。泥泞。泥洼。像泥的东西:枣泥。山药泥。印泥(盖图章用的印色)。蒜泥。泥nì ㄋㄧˋ涂抹:泥墙。泥缝儿(f坣gr )。固执,死板:拘泥。泥古(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,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)。泥守。笔画数:8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51335
  • 炭tàn把木材和空气隔绝,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:木炭。炭素。炭笔。炭画。像炭的东西:山楂炭。煤:石炭。焦炭。泥炭。冰笔画数:9;部首:火;笔顺编号:2521343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