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损本逐末》的解释
拼音:
sǔn běn zhú mò
sǔn běn zhú mò
犹舍本逐末。谓抛弃根本,专在枝节上用功夫。 解释
犹舍本逐末。谓抛弃根本,专在枝节上用功夫。 解释
-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视微末小节。《隋书.卷六六.李谔传》:「故文笔日繁,其政日乱,良由弃大圣之轨模,构无用以为用也。损本逐末,流遍华壤,递相师祖,久而愈扇。」也作「舍本事末」。
- 义参「舍本逐末」。见「舍本逐末」条。
- 此处所列为「舍本逐末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1>三曰: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,先务于农民。农非徒为地利也,贵其志也。民农则朴,朴则易用,易用则边境安,主位尊。民农则重,重则少私义,少私义则公法立,力专一。民农则其产复,其产复则重徙,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。民舍2>本而事3>末,则不令;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其产约4>;其产约而轻迁徙,轻迁徙,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5>。民舍本而事末,则好智6>;好智则多诈,多诈则巧法令7>,以是为非,以非为是。 〔注解〕 (1) 典故或见于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。 (2) 舍:通「舍」,音ㄕㄜˇ,舍弃。 (3) 事:从事。 (4) 产约:农作物生产量少。约,减少。 (5) 居心:安居乡土之心。 (6) 好智:喜爱耍小聪明。好,音ㄏㄠˋ。 (7) 巧法令:工于玩弄法令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。书未发,威后问使者曰:「岁亦无恙耶?民亦无恙耶?王亦无恙耶?」使者不说,曰:「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问王,而先问岁与民,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?」威后曰:「不然。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
- 此处所列为「舍本逐末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舍本逐末」原作「舍本事末」。「舍本事末」之「本」,原指农事。古时候以农立国,故以农业为本业,以工、商为末业,所以「舍本事末」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、商。《吕氏春秋.士容论.上农》一文,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。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,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。不务农而从事工、商,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,无心安居故土。且民舍本而事末,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,善于玩弄法律,颠倒是非。后来「舍本逐末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,只重视微末小节。另外据《战国策.齐策四》载,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、百姓安好,才问候齐王这件事,感到不满。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:「苟无岁,何以有民?苟无民,何以有君?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?」意思是:「如果没有岁收,怎么会有人民?没有人民,怎么会有国君?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?」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,君主为微末小节。
《损本逐末》包含的汉字
-
1 减少:~失。~耗。~益。增~。亏~。~兵折将。2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:~坏。破~。易~。3 使蒙受害处:~害。满招~,谦受益。4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:~人。5 刻薄,毒辣:这话太~了。
-
本běn草木的根:本草(泛指中药)。无本之木。事物的根源,与“末”相对:本末(头尾;始终)。根本(根源;彻底;本质上)。草的茎,树的干:草本植物。中心的,主要的:本部。本体。原来:本来。本领。自己这方面的:本国。本身。本位。本分(f坣 )。原末标笔画数:5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2341
-
逐zhú强迫离开:逐客令。放逐。驱逐。依照先后次序,一一挨着:逐步。逐个。逐渐。逐年。逐一。追赶:逐鹿(喻争夺天下)。角(ju?)逐(争相取胜)。追逐。笑逐颜开。笔画数:10;部首:辶;笔顺编号:1353334454
-
末mò尖端,梢:末梢。末端。秋毫之末(毫毛尖端)。最后,终了:末了(li僶 )。末尾。末日。末代。穷途末路。非根本的,次要的,差一等的:末业。末技。舍本逐末。碎屑:末子。碎末。传统戏剧角色名,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:正末。副末。外末。末本(以男角主唱的杂剧)。终始初笔画数:5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12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