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波三折》的解释

一波三折的解释
拼音: yī bō sān zhé (變)yì bō sān zhé
yī bō sān zhé
波:指书法中的捺;折:指写字时转笔锋。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。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。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。 解释
  1. 原指书法中一捺笔锋需转换三次方向,笔势曲折变化。后用以比喻事情的进行曲折多变。语本晋.王羲之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。【例】这桩婚事一波三折,真是好事多磨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原指书法中一捺笔锋需转换三次方向,笔势曲折变化。语本晋.王羲之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:「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。」后用以比喻事情进行曲折多变,很不顺利。如:「这桩婚事一波三折,真是好事多磨。」亦形容文章结构的跌宕起伏多变化。如:「韩文公的议论文章,布局一波三折,文气充沛。」也作「一笔三过」。
来源:修订版
  1. 原指书法中的一捺,笔锋需作三次转折,使之曲折多姿。#语本晋.王羲之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。后用「一波三折」形容声音、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,或比喻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。
  2. #晋.王羲之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(据《法书要录.卷一》引)夫欲书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、偃仰、平直。振动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若平直相似,状如算子,上下方整,前后齐平,此不是书,但得其点画尔!昔宋翼常作此书,翼是钟繇弟子,繇乃叱之。翼1>三年不敢见繇,即潜心改迹2>,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;每作一点,常隐锋而为之;每作一横画,如列阵之排云;每作一戈,如百钧之弩发;每作一点,如高峰坠石,屈折如钢钩;每作一牵,如万岁枯藤;每作一放,纵如足行之趣骤。 〔注解〕 (1) 翼:即宋翼。西晋人,生卒年不详,书法家钟繇的弟子。也是有名的书法家。 (2) 潜心改迹:专心改变自己的笔法。〔参考资料〕 另可参考:晋.王羲之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(据《太平御览.卷七四八.工艺部五.书中》引)
  3. 「一波三折」本是书法术语。用笔时平捺称「波」。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拆笔锋:起笔束紧,颈部提起,捺处铺开,呈波折状,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,穿涧而行,故以「一波三折」作比喻。王羲之(西元321∼379),字逸少,晋临沂人。其人品高洁,曾任右军将军,世称「王右军」。善书法,所写草隶,冠绝古今,以〈兰亭集序〉、〈乐毅论〉等为最,后人称为「书圣」。在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〉中,王羲之提到,如果把一幅字写得平直呆板,像算盘珠子整整齐齐排在算盘上一样,就是只描出字的点画,而不是写字。从前钟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,钟繇经常责斥他,吓得宋翼跑回家去,三年不敢来见。宋翼在家潜心研究钟繇所写的《笔势论》,颇有心得,经过数十年的苦学,终于成为晋代有名的书法家。「一波三折」这句成语,就从王羲文中「每作一波,常三过折笔」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笔势的曲折多姿,后则多借以譬喻声音、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,或比方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一波三折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一yī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乃;竞:一至于此。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或者:一胜一负。初次:一见如故。助词,表示程度深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7”。笔画数:1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
  • 波bō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:波浪。波涛。波澜。波光。波纹。波荡。推波助澜。波及(影响到,牵涉到)。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:电波。光波。超声波。波长。波段。波速。波谱。笔画数:8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53254
  • 三sān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笔画数:3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11
  • 折zhē翻转,倒腾:折腾。折跟头。折个儿。合搭装折zhé断,弄断:折断。折桂(喻科举及第)。折戟沉沙(形容惨重的失败)。幼年死亡:夭折。弯转,屈曲:曲折。转折。周折。折中(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。亦作“折衷”)。返转,回转:折返。损失:损兵折将。挫辱:折磨。挫折。百折不挠。减少:折寿(减少寿命)。折扣。抵作,对换,以此代彼:折合。折价(把实物折合成钱)。心服:折服(a.信服;b.说服)。戏曲名词,杂剧一本分四折,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:折子戏。判决:折狱。合搭装折shé断,绳子折了。亏损:折本生意。姓。合搭装笔画数:7;部首:扌;笔顺编号:121331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