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魂不著体》的解释
拼音:
hún bù zhuó tǐ
hún bù zhuó tǐ
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同“魂不附体”。 解释
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同“魂不附体”。 解释
- 义参「魂不附体」。见「魂不附体」条。
- 此处所列为「魂不附体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南史.卷三二.徐嗣伯列传》常有妪人患滞冷,积年不差。嗣伯为诊之曰:「此尸注也,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。」于是往古冢中取枕,枕已一边腐缺,服之即差。后秣陵人张景,年十五,腹胀面黄,众医不能疗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「此石蚘耳,极难疗。当取死人枕煮之。」依语煮枕,以汤投之,得大利,并蚘虫头坚如石,五升,病即差。后沈僧翼患眼痛,又多见鬼物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「邪气入肝,可觅死人枕煮服之。竟,可埋枕于故处。」如其言又愈。王晏问之曰:「三病不同,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,何也?」答曰:「尸注1>者,鬼气伏而未起,故令人沉滞2>。得死人枕投之,魂气飞越,不得复附体,故尸注可差3>。石蚘者久蚘也,医疗既僻,蚘虫转坚,世间药不能遣,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,故令煮死人枕也。夫邪气入肝,故使眼痛而见魍魉,应须邪物以钩之,故用死人枕也。气因枕去,故令埋于冢间也。」 〔注解〕 (1) 尸注:病名,症状为腹痛胀急,不得喘息,上攻心胸,旁攻两胁,或垒块涌起。 (2) 沉滞:积闷而不流畅。 (3) 差:音ㄔㄞˋ,通「瘥」,病愈。
- 此处所列为「魂不附体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,即是灵魂,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。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,变得极为慌乱,或是失去知觉,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,这时人们就用「魂不附体」来形容这种情形。在所引典源中,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,徐嗣伯诊断之后,研判这是一种叫做「尸注」的病,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。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,就问徐嗣伯原因。徐嗣伯回答︰「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,用死人枕煮药服用,鬼气就会散去,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。」这里的「魂气」是指外来的鬼气,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。后来「魂不附体」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,而「魂」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。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,极度惊吓所致。因此,「魂不附体」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
《魂不著体》包含的汉字
-
魂hún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,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:魂灵。鬼魂。魂不附体。指精神或情绪:魂飞魄散(形容极度惊恐)。魂不守舍。笔画数:13;部首:鬼;笔顺编号:1154325113554
-
不bù副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没有不fǒu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没有笔画数:4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324
-
著zhù显明,显出:著名。著称。显著。昭著。卓著。写文章,写书:著述。编著。著书立说。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:名著。巨著。遗著。译著。著作。古同“贮”,居积。笔画数:11;部首:艹;笔顺编号:12212132511
-
体(體)tǐ人、动物的全身:身体。体重。体温。体质。体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体能。体貌。体魄(体格和精力)。体育。体无完肤。身体的一部分:四体。五体投地。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体。主体。群体。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:固体。液体。体积。文章或书法的样式、风格:体裁(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,可分为诗歌,散文,小说,戏剧等)。文体(文章的体裁,如“骚体”、“骈体”、“旧体诗”)。字体。事物的格局、规矩:体系。体制。亲身经验、领悟:体知(亲自查知)。体味。身体力行(x妌g )。设身处地为人着想:体谅。体贴。体恤。与“用”相对。“体”与“用”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,指“本体”和“作用”。一般认为“体”是最根本的、内在的;“用”是“体”的外在表现。体(體)tī〔体己〕a.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;b.亲近的,如“体体话”,亦作“梯己”。(體)体(體)bèn古同“笨”,粗壮。古同“笨”,抬灵柩的人。笔画数:7;部首:亻;笔顺编号:321234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