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翰林》的解释

翰林的解释
拼音: hàn lín
hàn lín
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,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。 解释
  1. 唐、宋时,为内庭供奉之官,方技、杂流,亦待诏为翰林。明、清则为进士朝考后,得到庶吉士者的称号。【例】翰林学士
  2. 泛称学术界。【例】他投身翰林已有数十年了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职官名。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,方技、杂流,亦待诏翰林。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,得庶吉士的称号。
  2. 形容文翰之多如林。《文选.扬雄.长杨赋》:「聊因笔墨之成文章,故藉翰林以为主人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翰林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翰hàn长而坚硬的羽毛:理翩振翰。借指毛笔和文字、书信等:翰苑。翰墨(笔墨,借指诗文书画)。翰藻。笔画数:16;部首:羽;笔顺编号:1225111234541541
  • 林lín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:树林。森林。林海。林薮(a.山林小泽;b.喻丛集的处所)。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:书林。艺林。碑林。儒林。姓。circlesforestwoodsLin笔画数:8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23412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