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臣》的解释
拼音:
dà chén
dà chén
1.官职尊贵之臣。 2.清代用为官号。如内官有总管大臣﹑军机大臣等﹐外官有参赞大臣﹑领队大臣等﹐特遣的称钦差大臣。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﹐侍郎为副大臣。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。 解释
1.官职尊贵之臣。 2.清代用为官号。如内官有总管大臣﹑军机大臣等﹐外官有参赞大臣﹑领队大臣等﹐特遣的称钦差大臣。至清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﹐侍郎为副大臣。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。 解释
- 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。【例】朝廷大臣、文武大臣、执政大臣
- 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。《礼记.中庸》:「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,敬大臣则不眩。」《史记.卷九.吕太后本纪》:「如意立为赵王后,几代太子者数矣,赖大臣争之,及留侯策,太子得毋废。」
- 职官名。清代高级官员的官号。如:「总管大臣」、「掌卫大臣」。
《大臣》包含的汉字
-
大d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小大dài ㄉㄞˋ〔大夫〕医生(“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小夫”读轻声)。王”读轻声)。小大tài ㄊㄞˋ古通“太”。古通“泰”。小笔画数:3;部首:大;笔顺编号:134
-
臣chén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古人谦称自己。古代指男性奴隶:臣仆。臣虏。君笔画数:6;部首:臣;笔顺编号:125125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