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鼍鼓》的解释

鼍鼓的解释
拼音: tuó gǔ
tuó gǔ
1.用鼍皮蒙的鼓。其声亦如鼍鸣。 2.鼍鸣声。 解释
  1. 用鼍皮制成的鼓。《诗经.大雅.灵台》:「鼍鼓逢逢,蒙瞍奏公。」宋.张元干〈贺新郎.曳杖危楼去〉词:「怅望关河空吊影,正人间鼻息鸣鼍鼓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鼍鼓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鼍(鼉)tuó爬行动物,吻短,体长二米多,背部、尾部均有麟甲。穴居江河岸边,皮可以蒙鼓。亦称“扬子鳄”、“鼍龙”、“猪婆龙”。笔画数:20;部首:黽;笔顺编号:25125125121125125115
  • 鼓gǔ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?)。鼓角(ji僶 )。大鼓。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饱瘪泄笔画数:13;部首:鼓;笔顺编号:121251431125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