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胶柱鼓瑟》的解释

胶柱鼓瑟的解释
拼音: jiāo zhù gǔ sè
jiāo zhù gǔ sè
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,柱不能移动,就无法调弦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 解释
  1. 将瑟的弦柱黏住,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语本《史记˙卷八十一˙廉颇蔺相如传》。【例】读书若只是死守古人之言,恰如胶柱鼓瑟,如何能适应时代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将瑟的弦柱黏住,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。语本《史记.卷八一.廉颇蔺相如传》:「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」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。《警世通言.卷三.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「荆公胶柱鼓瑟,三峡相连,一般样水,何必定要中峡?」也作「胶柱调瑟」。
来源:修订版
  1. 鼓,弹奏。「胶柱鼓瑟」指将瑟的弦柱黏固,而后弹奏它,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。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。语本《文子.道德》。△「守株待兔」、「刻舟求剑」。
  2. 《文子.道德》老子曰:「执一世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犹胶柱1>调2>瑟3>。圣人者,应时权变,见形施宜。世异则事变,时移则俗易,论世立法,随时举事。上古之王,法度不同,非故相反也,时务异也。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,而法其所以为法者,与化推移。」 〔注解〕 (1) 柱:琴瑟上系弦的木条。 (2) 调:音ㄊ|ㄠˊ,演奏、弹奏。 (3) 瑟:一种弹拨弦乐器,形状似琴。古有五十弦,后改为二十五弦,弦各有柱,可上下移动,以定声音清浊高低。
  3. 「胶柱鼓瑟」典源作「胶柱调瑟」,出自于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话。老子说:如果有人单拿一代的法制,却要求能历代适用,以为不能有所不同。这种作法,就好像有人先用胶把瑟的弦柱黏住了,再来演奏它,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了。事实上,通达道理的人会随时势环境变化来通权达变,时代不同,环境不同,所立法制也就不同。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会不同,并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们有所不同,而是古今时势已经改变了。所以后代的君王不应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,而是要去学习古代君王因应时代需求的立法观念,掌握这种观念才能顺著新的环境而有所调整变化。后来「胶柱鼓瑟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变出,用来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胶柱鼓瑟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胶(膠)jiāo黏性物质,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,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:胶质。胶原。鳔胶。乳胶。万能胶。如胶似漆。胶合板。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:橡胶。胶鞋。胶皮。胶布。有黏性像胶的:胶泥。胶水。粘着,粘合:胶合。胶着(zhu?)。胶柱鼓瑟。笔画数:10;部首:月;笔顺编号:3511413434
  • 柱zhù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:柱子。柱石。顶梁柱。形状像柱子的东西,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:水柱。柱臣(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)。笔画数:9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23441121
  • 鼓gǔ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?)。鼓角(ji僶 )。大鼓。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饱瘪泄笔画数:13;部首:鼓;笔顺编号:1212514311254
  • 瑟sè弦乐器,似琴。长近三米,古有五十根弦,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,平放演奏:鼓瑟。矜持端庄的样子。〔瑟瑟〕a.形容轻微的声音;b.形容颤抖。洁净鲜明的样子。笔画数:13;部首:王;笔顺编号:11211121454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