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庸之道》的解释

中庸之道的解释
拼音: zhōng yōng zhī dào
zhōng yōng zhī dào
指不偏不倚,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。 解释
  1. 不偏不倚、无过无不及的处事态度。《醒世恒言.卷二.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「吾等适才分处,甚得中庸之道,若再推逊,便是矫情沽誉了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不偏不倚、无过无不及的处事态度。醒世恒言˙卷二˙三孝廉让产立高名:吾等适才分处,甚得中庸之道,若再推逊,便是矫情沽誉了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中庸之道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中zhōng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当中。中原。中华。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饱。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表示动作正在进行:在研究中。特指“中国”:中式。中文。适于,合于:中看。外西洋中zhòng恰好合上:中选。中奖。中意(会意,满意)。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计。科举考试被录取:中举。中状元。外西洋笔画数:4;部首:丨;笔顺编号:2512
  • 庸yōng平常,不高明的:平庸。庸医。庸言。庸俗。庸人。昏庸。庸主(平庸或昏庸的君主)。庸夫。庸暗(平凡,愚昧)。庸庸碌碌(没有志气,没有作为)。需要:无庸细述。无庸讳言。岂,怎么:庸讵(岂,何以,怎么,亦作“庸遽”)。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:租庸调。功劳:庸绩(功绩)。古同“佣”,雇佣。笔画数:11;部首:广;笔顺编号:41351125112
  • 之zhī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笔画数:3;部首:丶;笔顺编号:454
  • 道dào路,方向,途径:道路。铁道。志同道合。指法则、规律:道理。道德。道义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道学。传道。修道。方法,办法,技术:门道。医道。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:道观(gu刵 )。道士。道姑。道行(h俷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:会道门。一贯道。说,讲:道白。常言道。能说会道。用语言表示情意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线条:铅笔道儿。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道”。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量词:一道大河。两道门。上三道漆。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pathroaddoctrineTaosaytalkwaymelod讲路说谈途叙笔画数:12;部首:辶;笔顺编号:43132511145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