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屈不挠》的解释
拼音:
bù qū bù náo
bù qū bù náo
屈:屈服;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 解释
屈:屈服;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 解释
- 挠,弯曲。不屈不挠形容不因为压力或困难而屈服。【例】他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,终于打破世界纪录。
- 不因为受阻碍而屈服。如:「他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,终于在艺坛求得一席之地。」
- 「不屈不挠」之「挠」,典源作「桡」。「桡」义同「挠」。「不屈不挠」指意志坚毅,不肯屈服。#语本《荀子.法行》。△「百折不挠」
- #《荀子.法行》1>子贡问于孔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2>者,何也?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?」孔子曰:「恶!赐,是何言也?夫君子岂多而贱之,少而贵之哉!夫玉者,君子比德焉。温润而泽,仁也;栗3>而理,知也;坚刚而不屈,义也;廉而不刿4>,行也;折而不桡5>,勇也;瑕适6>并见,情也;扣之,其声清扬而远闻,其止辍然,辞也。故虽有珉之雕雕,不若玉之章章。诗曰:『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』此之谓也。」 〔注解〕 (1) 典故或见于《汉书.卷一○○.叙传下》。 (2) 珉:似玉的美石。 (3) 栗:音ㄌ|ˋ,坚固。 (4) 刿:音ㄍㄨㄟˋ,伤、割。 (5) 桡:音ㄋㄠˊ,同「挠」义。 (6) 瑕适:玉石的瑕疵。适,通「瓋」,玉斑。瓋,音ㄓㄜˊ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汉书.卷一○○.叙传下》乐昌笃实,不桡不诎,遘闵既多,是用废黜。武阳殷勤,辅导副君,既忠且谋,飨兹旧勋。高武守正,因用济身。述王商、史丹、傅喜传第五十二。
- 先秦儒家以孔子、孟子、荀子为代表,在《荀子》书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门下弟子子贡的对话。子贡问:「为什么君子重视玉而轻视珉呢?难道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?」孔子答道:「欸!赐啊,这是什么话呢!君子怎么会因为数量多就轻视,数量少就看重呢?君子重视玉石,是因为玉石可拿来比拟君子的品德。玉石温润而有光泽,就好像仁;坚固而有文理,好比智;刚强不屈,就好像义;有棱角却不会割伤人,好比有德行的人;即使折断它也不会弯曲,就像勇;玉的瑕疵都显露于外,便是诚信;敲打玉石,声音清脆远扬,就像美好的言辞。所以即使珉有鲜艳的花纹,也比不上玉石的洁白明亮。这便是君子重视玉石的原因啊!」后来这里的「折而不桡」演变成「不屈不挠」这句成语,用来指意志坚毅不肯屈服。
《不屈不挠》包含的汉字
-
不bù副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没有不fǒu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没有笔画数:4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324
-
屈qū使弯曲,与“伸”相对:屈曲(q?)。屈折。屈膝。屈伸(弯曲和伸直,引申为失意和得意)。首屈一指。卑躬屈膝。低头,降服:屈服。屈从。威武不屈。冤枉,叫人不痛快:冤屈。委屈。屈辱。屈才。屈就(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,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)。屈驾。屈己待人。理亏:屈心(亏心,昧心)。理屈词穷。姓。伸笔画数:8;部首:尸;笔顺编号:51352252
-
挠(撓)náo搅,搅动:“使水浊者,鱼挠之”。扰乱,阻止:挠乱。阻挠。弯曲(喻屈服):挠曲(q?)。挠折。挠志(屈节从人)。百折不挠。搔,轻轻抓:挠痒。笔画数:9;部首:扌;笔顺编号:121153135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