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毛滂(1055?~1120?)》的解释

毛滂(1055?~1120?)的解释
máo pāng(1055?~1120?)
字泽民,衢州江同(今属浙江)人。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,苏轼曾加荐举,晚年与蔡京亦有交往。官至祠部员外郎、知秀州,一生仕途失意。其词受苏轼、柳永影响,清圆明润,别树一格,无秾艳词语,自然深挚、秀雅飘逸。其词对陈与义、朱敦儒乃至姜白石、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。代表作有《秦楼月》、《水调歌头》(一)、《玉楼春》(三)、《菩萨蛮》(一)、《踏莎行》(一)、《点绛唇》(三)、《蓦山溪》(三)、《浣溪沙》([十]、[十七])等。有《东堂集》,词集为《东堂词》。 解释

《毛滂(1055?~1120?)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毛máo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:毛笔。羽毛。毛织品。毛骨悚然。轻于鸿毛。像毛的东西,指谷物或草:不毛之地。衣物上的霉菌: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。粗糙,没有加工的:毛布。毛估(粗略地估计)。毛坯。不是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行动急躁:毛躁。惊慌失措,主意乱了:把他吓毛了。小:毛病。毛孩子。毛毛雨。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量词,用于钱币,等于“角”,一圆钱的十分之一:两毛钱。姓。笔画数:4;部首:毛;笔顺编号:3115
  • 滂pāng形容水涌出:滂流。滂沱。滂沛。滂濞(p?)(a.形容水流相击的声音;b.形容雨水量多;c.形容众多)。笔画数:13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4143454153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