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泥鳅》的解释

泥鳅的解释
拼音: ní qiū
ní/nì qiū
亦作“泥鰌”。鱼名。体圆柱形,尾端侧扁,有黏液。黄褐色,有不规则黑色斑点。口小,嘴有须五对。常生活在河湖、池沼、水田等处,潜伏泥中。肉可供食用。 解释
  1. 动物名。鱼纲鳅科。温带淡水鱼类。体形圆长,背部苍黑色;腹部扁平,呈淡褐色或灰黄色。用肠管吸气,肛门排气。全身无鳞片,喜栖息于泥中,黏滑难捉。分布广泛,种类亦多。【例】小时候,我最爱和哥哥到田边的稀泥里捉泥鳅。 ◎
来源:简编版
  1. 动物名。温带淡水鱼类。体形圆长,腹部扁平,背部苍黑色,腹部淡褐色或灰黄色,用肠管吸气,肛门排气。全身无鳞片,黏滑难捉。分布广泛,种类亦多,共有十余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泥鳅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泥ní土和水合成的东西:泥巴。泥垢。泥浆。泥煤。泥淖(泥污的洼地)。泥泞。泥洼。像泥的东西:枣泥。山药泥。印泥(盖图章用的印色)。蒜泥。泥nì ㄋㄧˋ涂抹:泥墙。泥缝儿(f坣gr )。固执,死板:拘泥。泥古(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,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)。泥守。笔画数:8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51335
  • 鳅(鰍)qiū〔泥鳅〕鱼,体圆,尾侧扁,皮上有黏液很滑。生活在河湖、水田等处,常钻在泥中,肉可食。常用以喻人的滑头。(鰍)笔画数:17;部首:鱼;笔顺编号:352512113123443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