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菩萨》的解释

菩萨的解释
拼音: pú sà
pú sà
①梵文音译全称为“菩提萨埵”,意为“觉有情”,即“上求菩提(觉悟)、下化有情(众生)”的人。佛教指达到自觉(自身得到解脱)、觉他(使众生达到解脱)两项修行果位者。原为释迦牟尼尚未成佛时的称号。后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。在民间,有时也称佛教神像为菩萨。②比喻心地慈善的人。 解释
  1. 佛教上称证得佛果而普渡众生的人。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。如文殊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。
  2. 泛指神、佛。【例】祈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。
  3. 称心怀慈悲、乐善好施的人。【例】他的善行广被四方,真是位活菩萨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佛教用语。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,全名为「菩提萨埵」,意译作觉有情。其义有二:一、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。《修行本起经.卷下》:「菩萨见此众生品类,展转相吞,慈心愍伤,即于树下得第一禅。」二、指具备自利、利他的大愿,追求无上觉悟境界,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。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,而在阿罗汉之上。《佛说十地经》卷二: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、大悲、大舍意乐已,为欲救拔一切有情,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。」《初刻拍惊案奇》卷八:「弟子虔诚拜祷,伏望菩萨大慈、大悲、救苦救难,广大灵感,使夫妻得相见。」
  2. 尊称乐善好施的好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八回:「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,他家亲戚、本家有百十人,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典;又都磕小的头,叫小的是『菩萨』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菩萨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菩pú〔菩提〕a.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,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;b.常绿乔木,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。原产于印度。〔菩萨〕a.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笔画数:11;部首:艹;笔顺编号:12241431251
  • 萨(薩)sà〔菩萨〕见“〔萨满〕跳神作法的男巫。姓。菩”。笔画数:11;部首:艹;笔顺编号:12252414313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