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矢双穿》的解释

一矢双穿的解释
拼音: yī shǐ shuāng chuān
yī shǐ shuāng chuān
犹一箭双雕。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。 解释
  1. 义参「一箭双雕」。见「一箭双雕」条。
  2. 此处所列为「一箭双雕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《北史.卷二二.长孙道生列传》1>晟字季晟,性通敏,略涉书记,善弹工射,趫捷过人。年十八,仕周为司卫上士。初未知名,唯隋文帝一见深异焉,谓曰:「长孙武艺逸群,又多奇略。后之名将,非此子邪?」及突厥摄图请婚,周以赵王招女妻之。周与摄图各相夸竞,妙选骁勇以充使者,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。前后使人数十辈,摄图多不礼之;独爱晟,每共游猎,留之竟岁。尝有二雕2>,飞而争肉,因以箭两只与晟3>,请射取之。晟驰往,遇雕相玃4>,遂一发双贯焉。摄图喜,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,冀昵近之,以学弹射。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,尤得众心,为摄图所忌,密托心腹,阴与晟盟。晟与之游猎,因察山川形势,部众强弱,皆尽知之。还,拜奉车都尉。 〔注解〕 (1) 典故或见于《新唐书.卷二二四.叛臣列传下.高骈》。 (2) 雕:动物名。鸟纲鹰科鹰形目猛禽类。嘴呈钩状,羽毛褐色,脚被羽毛直达趾间。视力极强,以捕食小动物为生。或称为「鹫」、「老雕」。 (3) 晟:长孙晟(西元552∼609),字季晟,河南洛阳人。先仕后周,后周亡,仕隋,为隋文帝所赏识。 (4) 相玃:互相争夺。玃,音ㄐㄩㄝˊ,大母猴,此处通作「攫」,指鸟兽用爪捕取猎物。〔参考资料〕 《新唐书.卷二二四.叛臣列传下.高骈》高骈字千里,南平郡王崇文孙也。家世禁卫,幼颇修饬,折节为文学,与诸儒交,硁硁谭治道,两军中人更称誉之。事朱叔明为司马。有二雕并飞,骈曰:「我且贵,当中之。」一发贯二雕焉,众大惊,号「落雕侍御」。
  3. 此处所列为「一箭双雕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雕」是一种大型而凶猛的鸟,原也作「雕」,鸟旁,隹旁,意思相通。「一箭双雕」是说只用了一支箭,却同时射中两只雕。长孙晟是南北朝后周时的人,生性聪敏,擅长军事和射箭。长孙晟有次出使到突厥,突厥王摄图很欣赏他的技艺,常常和他一起出去打猎。在一次打猎中,看见空中有两只雕,一边飞著,一边互相争夺著一块肉,于是摄图就拿了两支箭给长孙晟,要他射下那两只雕。长孙晟纵马向前,只用了一支箭就把两只雕给射下了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一箭双雕」,比喻一次举动,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。在《新唐书.卷二二四.叛臣列传下.高骈》中,也同样有「一箭双雕」的故事,但说的是唐代的高骈,因为一箭同时射杀了两只雕,众人赞叹他的技术,送给了他一个「落雕侍御」的称号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一矢双穿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一yī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纯;专:专一。一心一意。全;满:一生。一地水。相同:一样。颜色不一。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织。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一算。试一试。乃;竞:一至于此。部分联成整体:统一。整齐划一。或者:一胜一负。初次:一见如故。助词,表示程度深:“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!”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7”。笔画数:1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
  • 矢shǐ箭:流矢。弓矢。有的(d?)放矢。矢镞。誓:矢志不渝(发誓立志,永不改变)。正直:矢言(正直的言论)。陈列:“公矢鱼于棠”。施布:“矢其文德”。古代投壶(一种娱乐活动)用的筹。古同“屎”,粪便。笔画数:5;部首:矢;笔顺编号:31134
  • 双(雙)shuāng两个,一对:一双鞋。双杠。双重(ch巒g )。双方。双管齐下。双豆塞聪(耳被堵塞,一无所闻)。双瞳剪水(形容眼珠的清澈)。智勇双全。盖世无双。偶,与“单”相对:双数。双号。加倍的:双料。双份。姓。单笔画数:4;部首:又;笔顺编号:5454
  • 穿chuān破,透:穿透。揭穿。穿窬(钻洞和爬墙,指盗贼)。穿凿。通过,连通:穿过。穿行(x妌g )。着(zhu?)衣服鞋袜:穿衣。穿鞋。脱笔画数:9;部首:穴;笔顺编号:445341523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