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曲辫子》的解释

曲辫子的解释
拼音: qū biàn zi
qū/qǔ biàn zǐ
1.乡愚。含有不懂事﹑无知识之意。 解释
  1. 吴语。讽刺他人愚鲁无知,行为可笑的谑辞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十一回:「你这样出门,被上海人见了,要叫你做曲辫子的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曲辫子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曲(⑥麯)qū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曲。曲折(zh?)。曲笔(a.古代史官不按事实、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;b.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)。曲肱而枕。曲尽其妙。不公正,不合理:曲说。曲解(ji?)。委曲求全。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偏僻的地方:乡曲。姓。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:酒曲。曲霉。直曲qǔ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式:曲艺。曲话。歌的乐调:曲调(di刼 )。曲谱。异曲同工。曲高和(h?)寡。直笔画数:6;部首:曰;笔顺编号:251221
  • 辫(辮)biàn把头发分股编成的带状物:发(f?)辫。辫子(a.发辫;b.像辫子的东西;c.喻把柄,如“抓辫辫”)。像辫子的东西:蒜辫。笔画数:17;部首:辛;笔顺编号:41431135514143112
  • 子zǐ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刵 )。棋子儿。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姓。女父母笔画数:3;部首:子;笔顺编号:52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