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铤而走险》的解释

铤而走险的解释
拼音: tǐng ér zǒu xiǎn
tǐng ér zǒu xiǎn
铤:急走的样子;走险:奔赴险处。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。 解释
  1. 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所采取的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。【例】他为了偿还赌债,竟然铤而走险,干下不法的勾当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。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:「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。」《明史.卷三三一.西域传三.乌斯藏大宝法王传》:「在官已无余积,必至苛敛军民,铤而走险,盗将复发。」也作「挺而走险」。
来源:修订版
  1. 铤,快速奔逃。走险,采取冒险的行动。「铤而走险」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。语出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。△「畏首畏尾」、「鹿死不择音」
  2. 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晋侯不见郑伯,以为贰于楚也。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,以告赵宣子,曰:「寡君即位三年,……十五年五月,陈侯自敝邑往朝,于君。往年正月,烛之武往朝夷也。八月,寡君又往朝。以陈、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,则敝邑之故也。虽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?在位之中,一朝于襄,而再见于君。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,虽我小国,则蔑以过之矣。今大国曰:『尔未逞吾志。』敝邑有亡,无以加焉。古人有言曰:『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』又曰:『鹿死不择音。』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1>;不德,则其鹿也,铤2>而走险,急何能择?命之罔极,亦知亡矣。将悉敝赋以待于鯈,唯执事命之。」 〔注解〕 (1) 则其人也:此指以人臣之礼相事。则,效法。 (2) 铤:音ㄊ|ㄥˇ,快速奔走。
  3. 在春秋时代,晋、楚两国争当诸侯的盟主。据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载,有一次晋国大会诸侯,却不见郑国来参加,因此怀疑郑国对晋有二心。郑国国君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晋国国君说:我国虽小,但三年来多次朝见晋君,以人臣之礼相事,已尽了最大的诚意,但是你们还是怀疑我们的忠诚。现在我们郑国的处境是前头怕,后头也怕;既害怕楚国来攻,又担心晋国来犯,当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,就像被猎人追捕的鹿一样,为了活命,匆忙之间,无法审慎选择庇护之所。如果晋国过分威逼,郑国在穷途末路之余,即使会走上灭亡的下场,也会用全副兵力抗晋,或倒向楚国。后来「铤而走险」就从原文摘出,被用来指在穷途末路或受逼迫时采取冒险行动或不正当的行为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铤而走险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铤(鋌)tǐng快走的样子:铤而走险。铤(鋌)dìng古代称未经冶铸的铜铁。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。古同“锭”,专门铸成的各种形态的金银块,用以货币流通。笔画数:11;部首:钅;笔顺编号:31115312154
  • 而ér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笔画数:6;部首:而;笔顺编号:132522
  • 走zǒu行:走路。走步。往来:走亲戚。移动:走向(延伸的方向)。走笔(很快地写)。钟表不走了。往来运送:走信。走私。离去:走开。刚走。出走。经过:走账。走内线。走后门。透漏出去,超越范围:走气(漏气)。失去原样:走形。走样。古代指奔跑:走马。不胫而走。仆人,“我”的谦辞:牛马走(当牛作马的仆人,如“太史公走走走。”)。笔画数:7;部首:走;笔顺编号:1212134
  • 险(險)xiǎn可能遭受的灾难:危险。风险。冒险。探险。保险。铤而走险。可能发生灾难的:险象。险情。险境。险峰。险恶。要隘,不易通过的地方:险隘。险厄。险固。天险。存心狠毒:险毒。阴险。几乎,差一点:险胜。险些。夷笔画数:9;部首:阝;笔顺编号:52341443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