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犹豫未决》的解释

犹豫未决的解释
yóu yù wèi jué
指拿不定主意。 解释
  1. 义参「犹豫不决」。见「犹豫不决」条。
  2. 此处所列为「犹豫不决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※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秦围赵之邯郸。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。畏秦,止于荡阴,不进。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,因平原君谓赵王曰:「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,已而复归帝,以齐故。今齐湣王已益弱。方今唯秦雄天下,此非必贪邯郸,其意欲求为帝。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,秦必喜,罢兵去。」平原君1>犹豫未有所决。 〔注解〕 (1) 平原君:赵胜,?∼西元前351,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。封于平原,故称为平原君。喜宾客,食客多至数千人,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,亦为赵之名相。
  3. 此处所列为「犹豫不决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犹豫」一语就是迟疑不决的意思。在《楚辞.屈原.离骚》中已可见到:「心犹豫而狐疑兮,欲自适而不可」的用法,它在文献上有许多写法,如「由豫」、「游预」等。至于「犹豫不决」一语可能出自于《战国策》。据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载,有一次秦国派兵进攻赵国,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。赵国向魏国求援,魏王派出将军晋鄙带兵前往救援,但是晋鄙害怕秦国的势力,不敢正面交战,因此就把军队驻扎在荡阴这个地方,按兵不动。另一方面,魏王又派了将军辛垣衍为使臣,前去邯郸劝说赵王,说秦王其实并非真正要占领邯郸,只是希望各国能拥戴他,尊称他为帝,这样秦王一高兴,就会退兵,邯郸也就可以解围了。赵国的相国平原君一听到这样的事情,认为事态严重,一时拿不定主意。当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在赵国游历,听说魏国派人劝说赵国尊秦为帝,感到很气愤,于是要求平原君为他引见辛垣衍,准备当面劝他打消这个念头。原文中的「犹豫未有所决」后来可能演变成「犹豫不决」这句成语,指迟疑不定,无法拿定主意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犹豫未决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犹(猶)yóu相似,如同:犹如。过犹不及。尚且:犹且。犹自。困兽犹斗(喻濒于失败的人,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)。〔犹豫〕迟疑不决。〔犹疑〕迟疑。仍然,还(h俰 ):犹然。记忆犹新。笔画数:7;部首:犭;笔顺编号:3531354
  • 豫yù欢喜,快乐:豫附。豫游(逸乐嬉游)。不豫之色。同“预”。安闲,舒适:逸豫。古同“与”,参与。中国河南省的别称:豫剧(亦称“河南梆子”)。笔画数:15;部首:豕;笔顺编号:545235251353334
  • 未wèi不,不曾,没有:未必。未曾(c唍g )。未来。未尝。未竟(没有完成的)。未及(a.没有来得及;b.没有达到)。地支的第八位,属羊。用于记时:未时(下午一点至三点)。放在句末,表示疑问:“君除吏尽未?吾亦欲除吏”。已笔画数:5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1234
  • 决jué排除阻塞物,疏通水道:“禹决江疏河”。堤岸被水冲开:决口。溃决。断定,拿定主意:决定。决断。决计。决然。决胜。决议。犹豫不决。一定(用在否定词前):决不后退。决定最后胜败:决赛。决战。执行死刑:处决。枪决。绝笔画数:6;部首:冫;笔顺编号:4151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