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望洋而叹》的解释

望洋而叹的解释
拼音: wàng yáng ér tàn
wàng yáng ér tàn
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同“望洋而叹”。 解释
  1. 义参「望洋兴叹」。见「望洋兴叹」条。
  2. 此处所列为「望洋兴叹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庄子.秋水》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1>,于是焉河伯2>始旋3>其面目,望洋4>向若5>而叹曰:「野语6>有之曰:『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』,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」 〔注解〕 (1) 端:边、岸。 (2) 河伯:古代传说中的黄河水神。相传为华阴潼阳人。其人成为河伯之说有二:一说因渡河淹死,被天帝封为水神;一说因服食八石、得水仙而成神。 (3) 旋:回转。 (4) 望洋:洋,阳的假借字。望洋,连绵词,仰视的样子。或作「望阳」、「望佯」、「盳(通望,音ㄨㄤˋ)洋」、「望羊」。在这则寓言故事中,主要是河伯与北海若的问答,后人或因河、海对举,遂解「望洋兴叹」之「洋」为「海洋」。 (5) 若:海神名。 (6) 野语:民间的谚语。
  3. 此处所列为「望洋兴叹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望洋兴叹」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视发出惊叹。典源出自于《庄子.秋水》。秋天洪水暴涨,许多小河,都带著丰沛水量,汇聚到黄河。黄河变得非常宽广,隔水相望,两岸的牛马都看不清楚。黄河的水神河伯,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,不禁沾沾自喜,认为天底下最壮美的,全都在这儿了。他兴奋地顺著水流向东而行,一直到了北海。河伯向东边望去,只见白浪涛天,茫茫一片,看不到水的尽头。这时河伯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,心里觉得十分惭愧。他仰著头叹息说:「我本来以为自己很了不起,现在看到大海这么宽广无尽,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,眼光实在是太狭小了!」后来,「望洋兴叹」这句成语就从「望洋向若而叹」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因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。后人也有望文生义,误解「望洋兴叹」为对著大洋兴叹,此解不可取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望洋而叹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望wàng看,往远处看:望见。眺望。张望。望尘莫及(喻远远落后)。望风捕影。拜访:看望。拜望。探望。希图,盼:期望。欲望。喜出望外。人所敬仰的,有名的:望族。名望。声望。威望。向,朝着:望东走。月圆,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:望日。埋怨,责备:怨望。姓。视看瞧笔画数:11;部首:月;笔顺编号:41535111121
  • 洋yáng比海更大的水域:海洋。广大,众多,丰盛:洋溢。洋洋。指外国的,外国来的:洋人。洋货。洋为中用。指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土”):土洋结合。银元:大洋。洋钱。土中笔画数:9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431112
  • 而ér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笔画数:6;部首:而;笔顺编号:132522
  • 叹(嘆)tàn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:叹气。叹息。悲叹。叹惋。长吁短叹。因高兴、兴奋、激动而发出长声:叹赏。叹服。赞叹。叹观止矣(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)。吟咏:咏叹。一唱三叹。笔画数:5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2515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