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言而喻》的解释

不言而喻的解释
拼音: bù yán ér yù
bù yán ér yù
喻:了解,明白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 解释
  1. 事理浅显,不必说就可明白。【例】他们日夜苦练球技,争取冠军的企图心早已不言而喻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事理浅显,不待说明即可晓悟。《孟子.尽心上》:「其生色也,睟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」《老残游记二编》第一回:「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,彼此甚为投契,今日无意碰著,同住在一个店里,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,尽有不言而喻了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事态明显,不待说明即可晓悟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。△「显而易见」
  2. 《孟子.尽心上》孟子曰:「广土众民,君子欲之,所乐不存焉;中天下而立,定四海之民,君子乐之,所性不存焉。君子所性,虽大行不加焉,虽穷居不损焉,分定故也。君子所性,仁、义、礼、智根1>于心,其生色2>也睟然3>,见于面,盎4>于背,施于四体5>,四体不言而喻。」 〔注解〕 (1) 根:深植。 (2) 生色:表现于脸上。 (3) 睟然:润泽的样子。睟,音ㄙㄨㄟˋ。 (4) 盎:音ㄤˋ,充满的、盈溢的。 (5) 四体:四肢。人的两手两足合称四体。
  3. 根据《孟子.尽心上》记载,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,无论是处于富贵或是穷困之中,都不会改变。因为仁、义、礼、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于心,自然流露,而使他面色润泽,背部充盈,这仁、义、礼、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,由于这仁、义、礼、智之道充沛流行于人的手足四肢,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,因此即使不加说明,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。后来「不言而喻」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事态明显,不待说明即可晓悟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不言而喻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不bù副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没有不fǒu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没有笔画数:4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324
  • 言yán讲,说:言说。言喻。言道。言欢。言情。言必有中(zh恘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说的话:言论。言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言。言语。言简意赅。汉语的字:五言诗。七言绝句。洋洋万言。语助词,无义:言归于好。“言告师氏,言告言归”。姓。行笔画数:7;部首:言;笔顺编号:4111251
  • 而ér古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而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而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而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而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而不烈”。f.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而谈”。g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表(从……到……):从上而下。笔画数:6;部首:而;笔顺编号:132522
  • 喻yù比方:比喻。譬喻。明白,了解:不言而喻。家喻户晓。说明,使人了解:晓喻。喻之以理。姓。笔画数:12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25134125112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