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坍台》的解释

坍台的解释
拼音: tān tái
tān tái/tāi
1.方言。丢脸;出丑。 2.垮台。 解释
  1. 垮台。指事业、局面不能维持。【例】资金周转不灵造成跳票,使他的建筑王国一夕之间坍台。
  2. 比喻在众人面前丢脸、出丑。【例】不要在众人面前让长官坍台,他会受不了的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垮台。指事业、局面不能维持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回:「今儿卑职保举匪人,几乎弄得坍台,实在抱愧得很。」
  2. 比喻在众人面前丢脸、出丑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「这里大家见厨子动了气,不做菜,祠堂祭不成,大家坍台。」也作「坍台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坍台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坍tān崖岸或建筑物或堆起的东西倒塌,从基部崩坏:坍塌。坍方。坍台(a.丢脸;b.不能维持事业或局面,导致垮台)。笔画数:7;部首:土;笔顺编号:1213541
  • 台(①台⑤臺,⑥檯⑦颱)tái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量词:一台戏。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姓。台tāi〔天台〕a.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b.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笔画数:5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5425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