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黏土》的解释

黏土的解释
拼音: nián tǔ
nián tǔ
指土壤颗粒多为黏粒的土壤。保水、保肥力强,土温较稳定,养分含量较丰富。但通气性和透水性差,干时硬结,水分多时则泥泞,造成耕作困难。 解释
  1. 具塑性与黏性的土壤,由细粒的矿物所组成。依成分的不同,可用于烧制砖、瓦、陶瓷器,或其他工业制品。【例】他常用黏土捏制一些小玩意儿,作为家中的摆设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具塑性与黏性的土壤,由直径小于二百五十六分之一毫米的矿物细粒所组成。依成分的不同,可用于烧制砖、瓦、陶瓷器,或其他工业制品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黏土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黏nián像胶或糨糊的性质:黏性。黏液。黏土。黏米。笔画数:17;部首:黍;笔顺编号:31234342413421251
  • 土tǔ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土壤。黄土。疆域:国土。领土。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土。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不合潮流:土气。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土族。姓。洋笔画数:3;部首:土;笔顺编号:12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