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不时之须》的解释
拼音:
bù shí zhī xū
bù shí zhī xū
不时之需。指随时的、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。 解释
不时之需。指随时的、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。 解释
- 随时的需要。宋.苏轼〈后赤壁赋〉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」也作「不时之需」。
- 义参「不时之需」。见「不时之需」条。
- 此处所列为「不时之需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宋.苏轼〈后赤壁赋〉(据《苏轼东坡全集.前集.卷一九》引)1>是岁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。二客从予,过黄泥之阪。霜露既降,木叶尽脱。人影在地,仰见明月。顾而乐之,行歌相答。已而叹曰:「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?」客曰:「今者薄暮2>,举网得鱼,巨口细鳞,状似松江之鲈3>,顾安所得酒乎?」归而谋诸妇。妇曰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4>不时之须。」于是携酒与鱼,复游于赤壁5>之下。江流有声,断岸千尺。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复识矣。 〔注解〕 (1) 典故或见于宋.王质〈论吏民劄子〉。 (2) 薄暮:傍晚,太阳将落的时候。 (3) 鲈:动物名。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。头大,体狭长。巨口细鳞,下颚稍突出。背部淡苍色,腹部白色,体侧及背鳍有黑斑。性凶猛,以鱼虾为食。常栖于近海,夏季由海溯河,冬季由河入海。可供食用。 (4) 子:你。同「尔」、「汝」。 (5) 赤壁:即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。〔参考资料〕 宋.王质〈论吏民劄子〉(据《雪山集.卷三》引)且今之为郡县之吏者,盖亦甚难矣。监司不恤郡县,故尝有不时之需,稍缓则符檄纷纷,逼切则急于星火。权要不恤郡县,故尝有难应之求,稍不如所欲,则怒骂陵拂,以至于浸淫摇撼以快其志。
- 此处所列为「不时之需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不时之需」原作「不时之须」,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〈后赤壁赋〉。北宋神宗朝,苏轼遭人诬陷获罪,被贬谪至黄州(今湖北省黄冈县)。在此期间,苏轼常四处游览,曾两次游于城外的赤壁矶,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,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,写下传颂千古的〈前赤壁赋〉与〈后赤壁赋〉。〈前赤壁赋〉写于秋季,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;〈后赤壁赋〉作于冬季,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。「不时之须」一语即见于〈后赤壁赋〉,文中描述: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,举头见到月色美好,于是起了酒兴。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,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,他的妻子说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」意思是说:我早就藏了好酒,好让你随时取用。后来「不时之需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随时的需用。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〈论吏民劄子〉:「监司不恤郡县,故尝有不时之需,稍缓则符檄纷纷,逼切则急于星火。」其中「监司」为宋代职官名,负责监察地方属吏。这整句话的意思是:监司不知体恤地方,会随时提出需求,并强迫地方配合,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,就会遭到纠举弹劾。「不时之需」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。
《不时之须》包含的汉字
-
不bù副词。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没有不fǒu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没有笔画数:4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324
-
时(時)shí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:时间。时不我与。较长的时间:时代。古时。泛指一段时间:时光。时令。时分。现在的,当前的:当时。时下。时务。时宜。常常:时常。学而时习之。一年中的一季:时序。四时如春。旧时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“时辰”,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“子时”,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“午时”。现在的记时单位,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:时钟。时差(ch?)。某一时刻:按时上班。不定时,有时候:时而。时阴时晴。机会:时机。待时而动。姓。笔画数:7;部首:日;笔顺编号:2511124
-
之zhī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笔画数:3;部首:丶;笔顺编号:454
-
须(須③④鬚)xū必得,应当:无须。莫须有。必须。务须。须要。等待,停留:须留(迟留,留待)。男人面上生的毛,胡子:须眉(男子的代称)。须生(传统戏剧角色名,即“老生”)。〔须臾〕片刻,一会儿。像胡须的东西:须根。触须。笔画数:9;部首:页;笔顺编号:3331325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