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塔克拉玛干沙漠》的解释

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解释
tǎ kè lā mǎ gān shā mò
中国最大的沙漠。在新疆南部,塔里木盆地中部。面积33.7万平方千米。流动沙丘占总面积85%。沙丘一般高100~150米。沙漠外围为冲积平原和戈壁,河谷地带为绿洲。石油资源丰富。 解释

《塔克拉玛干沙漠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塔tǎ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,尖顶,多层,常有七级、九级、十三级等,形状有圆形的、多角形的,一般用以藏舍利、经卷等:宝塔。佛塔。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:水塔。灯塔。纪念塔。金字塔。塔楼。姓。笔画数:12;部首:土;笔顺编号:121122341251
  • 克(④剋)kè能够:克勤克俭。战胜,攻下:攻克。克复(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)。制伏:克服。克制。克己奉公。以柔克刚。严格限定:克日。克期。克扣。消化:克食。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: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。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,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;亦是其地积单位,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,约合一市亩。笔画数:7;部首:十;笔顺编号:1225135
  • 玛(瑪)mǎ〔玛瑙〕矿物,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,有多种颜色,质地坚硬,耐磨,可做研磨用具、仪表轴承或装饰品,亦可入药。(瑪)笔画数:7;部首:王;笔顺编号:1121551
  • 干(⑧干??乾)gān触犯,冒犯,冲犯:干扰。干涉。干预(亦作“干与”)。森然干霄。追求,求取,旧指追求职位俸禄:干禄。干仕。关连,涉及:干系。互不相干。盾,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:大动干戈。古代用以记年、记月、记日、记时(亦作编排次序)的十个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涯岸,水边:“河之干兮”。个数:若干。没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。豆腐干。枯竭,尽净:干尽。干杯。徒然,白白地:干着急。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,拜认的亲属:干亲。〔干将(姓。ji乶g )〕古剑名。做搞湿干(①②幹)gàn ㄍㄢˋ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躯干。干线。做:干事。说干就干。有才能的,善于办事的:干才。干员。干练。方言,坏、糟:事情要干。做搞湿笔画数:3;部首:干;笔顺编号:112
  • 沙shā非常细碎的石粒:沙子。沙石。风沙。沙尘。沙砾(沙和碎石块)。沙漠。沙丘。沙滩。沙洲(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)。沙暴。沙浴。沙疗。沙鸥(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)。像沙的东西:沙糖。豆沙。沙瓤。声音不清脆不响亮:沙哑。姓。沙shà ㄕㄚˋ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。笔画数:7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2343
  • 漠mò面积阔大无人定居,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:沙漠。漠北。空旷:广漠。荒漠。漠漠。冷淡地,不经心地:漠视。漠不关心。古同“寞”,寂静无声。笔画数:13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12225111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