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辕适楚》的解释

北辕适楚的解释
拼音: běi yuán shì chǔ
běi yuán shì chǔ
北辕:车子向北行驶;适:到。楚在南方,赶着车往南走。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。 解释
  1. 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。如:「此人的理想与行动北辕适楚,真是匪夷所思。」唐.陆长源〈上宰相书〉:「盖北辕适楚、圆凿方枘,欲求扶,倾愈疾,其可得乎?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义参「南辕北辙」。见「南辕北辙」条。
  2. 此处所列为「南辕北辙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战国策.魏策四》魏王1>欲攻邯郸2>,季梁3>闻之,中道而反4>,衣焦不申5>,头尘不去6>,往见王曰:「今者臣来,见人于大行7>,方北面而持其驾,告臣曰:『我欲之楚8>。』臣曰:『君之楚,将奚为北面?』曰:『吾马良。』臣曰:『马虽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用9>多。』臣曰:『用虽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』曰:『吾御者善。』此数者愈善,而离楚愈远耳。今王动欲成霸王10>,举欲信11>于天下,恃王国之大,兵之精锐,而攻邯郸,以广地尊名12>,王之动愈数13>,而离王14>愈远耳,犹至楚而北行也。」 〔注解〕 (1) 魏王:指战国时魏国君王魏圉,生卒年不详。在位三十四年卒,谥安厘,世称安厘王。 (2) 邯郸:战国时赵国首都,地约当在河北省邯郸市。 (3) 季梁:战国时魏国臣子,生卒年不详。 (4) 中道而反:中途折回。反,通「返」,回来。 (5) 衣焦不申:衣服上的皱折不去整理,比喻匆忙。焦,因风吹日晒致使的卷曲皱折。申,通「伸」,伸展。 (6) 头尘不去:满头的尘埃不去清除,比喻匆忙。 (7) 大行:大路。行,音ㄒ|ㄥˊ。 (8) 之楚:往楚国去。之,往。楚,战国国名,地约当在今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 浙江及河南南部,为当时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国。 (9) 用:旅费。 (10) 霸王:古时称诸侯中最强大的为霸,拥有天下的为王。 (11) 信:取信。 (12) 广地尊名:扩充领土,提高声誉。广,扩充,动词。尊,提升,动词。 (13) 数:音ㄕㄨㄛˋ,屡次。 (14) 王:指称霸天下的王业。
  3. 此处所列为「南辕北辙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据《战国策.魏策四》载,战国时,魏国安厘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。臣子季梁得知了这个消息,立即从旅途中折返,想回去劝阻。一回到魏国,季梁顾不得衣服的脏乱和满身的尘埃,便匆匆忙忙地赶去见安厘王,告诉他说:「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人,他要去楚国,却驾车往北方走。我问他说你要去南方的楚国,怎么会往北方走呢?他回答说他有很快的马、很多的旅费,很好的马伕,所以绝对可以到达目的地。但实际上因为他是往相反的方向走,马愈快、旅费愈多、马伕愈好,反而使他离楚国愈远。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业,取信于天下诸侯,依仗著强大的军力去攻打赵国,想借此扩充领地,提高声望,其实这样的举动愈多,愈失信于天下,离成就霸王事业的心愿也就愈远,这不正如想到楚国却往北方走一样,永远达不到目的!」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南辕北辙」,用来比喻志向和行为背道而驰,现在凡是做「背道而驰」的事,都可以称为「南辕北辙」。另外,这句成语还可引申用来比喻遥隔两地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北辕适楚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北běi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南北bèi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南笔画数:5;部首:匕;笔顺编号:21135
  • 辕(轅)yuán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:辕马。车辕。驾辕。南辕北辙。旧时指军营、官署的外门,借指衙署:辕门。行(x妌g )辕。笔画数:14;部首:车;笔顺编号:15211212513534
  • 适(適)shì切合,相合:适当。适龄。适销。适度(d?)(程度适当)。适应(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)。舒服:适意。舒适。刚巧:适中。适值(恰好遇到)。适可而止。刚才,方才:适才(刚才)。适间。往,归向:无所适从。旧称女子出嫁:适人。笔画数:9;部首:辶;笔顺编号:312251454
  • 楚chǔ落叶灌木,鲜叶可入药。枝干坚劲,可以做杖。亦称“牡荆”。古代的刑杖,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:捶楚。夏楚。楚掠(拷打)。楚挞(拷打)。中国春秋时国名:楚天(楚地的天空。因楚在南方,亦泛指南方天空)。楚声。楚歌(楚人之歌)。楚狂。楚腰(泛称女子的细腰)。楚辞。四面楚歌。楚材晋用(指使用他国人才,或指人才外流)。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,特指湖北省:楚剧。痛苦:苦楚。痛楚。凄楚。酸楚。清晰,鲜明,整洁:清楚。衣冠楚楚。姓。笔画数:13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2341234521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