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束之高阁》的解释

束之高阁的解释
拼音: shù zhī gāo gé
shù zhī gāo gé
高阁: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 解释
  1. 把东西捆起来,放置于高楼上。比喻弃置不用。【例】由于紧脚,那双新鞋一直被他束之高阁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把东西捆起来,放置于高楼上。比喻弃置不用。《晋书.卷七三.庾亮传》:「京兆杜乂、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,而翼弗之重也,每语人曰:『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』」也作「置之高阁」。
来源:修订版
  1. 把东西捆起来,放置于阁楼上。比喻弃置不用。#语出晋.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。
  2. #晋.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(据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豪爽》刘孝标注引)翼风仪美劭,才能丰赡,少有经纬大略。及继兄亮居方州之任,有匡维内外,扫荡群凶之志。是时,杜乂1>、殷浩2>诸人盛名冠世,翼3>未之贵也。常曰:「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清定,然后议其所任耳!」其意气如此。唯与桓温友善,相期以宁济宇宙之事。 〔注解〕 (1) 杜乂:晋杜陵人,生卒年不详。字弘理,杜预孙。长相俊美,性格柔和,王羲之称赞他:「肤如凝脂,眼若点漆,神仙中人也。」后为丹阳丞。乂,音|ˋ。 (2) 殷浩:?∼西元356,字深源,晋陈郡长平人。喜好谈论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,在当时负有盛名。 (3) 翼:庾翼,字稚恭,晋鄢陵人,生卒年不详,为庾亮之弟。为人有谋略,曾任荆州刺史,拜安西将军,后来接替其兄庾亮镇守武昌,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晋书.卷七三.庾亮列传》
  3. 据晋.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载,东晋的庾翼,在军事上颇有才能,因为有他镇守武昌等地,抵御了来自北方的侵略,让东晋因此能够偏安江南。当时文人流行清谈,尽说些浮夸无据的言论,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众人佩服,赞美之声不断,认为他们才华如此出众,应该受到重用,给予官职。一向务实的庾翼,对于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厌恶,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赞美这些人,他就会说:「像杜乂、殷浩这样的人,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用不著的东西一样,先捆起来放在阁楼上,等到天下太平了,再来考虑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官职。」后来「束之高阁」演变为成语,就用来比喻弃置不用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束之高阁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束shù捆住,系:束缚。束装(整理行装)。束发(f?)。束之高阁。束手无策。量词,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:束修(十条干肉,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,后指给老师的报酬)。聚集成一条的东西:光束。电子束。控制,限制:束身。无拘无束。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姓。笔画数:7;部首:木;笔顺编号:1251234
  • 之zhī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笔画数:3;部首:丶;笔顺编号:454
  • 高gāo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“低”相对:高峰。高空。高踞。高原。高耸。高山流水(喻知己、知音或乐曲高妙)。高屋建瓴(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)。高瞻远瞩。高度:他身高一米八。等级在上的:高级。高考。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:高质量。高消费。高价。高档。高手。高能物理。声音响亮:引吭高歌。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:高见。高就。高论。高寿。高堂。高徒。热烈、盛大:高昂。兴高采烈。显贵,道德水平高:崇高。清高。高风亮节。高尚。高雅。高洁。宗族中最在上之称:高祖。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:高锰酸钾。姓。下低矬矮笔画数:10;部首:高;笔顺编号:4125125251
  • 阁(閣)gé类似楼房的建筑物,供远眺、游憩、藏书和供佛之用:楼阁。滕王阁。阁下(对人的敬称,意谓不敢直指其人,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;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)。特指女子的卧房:闺阁。出阁(出嫁)。小木头房子:阁子。阁楼。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:内阁(简称“阁”)。组阁。入阁。古同“搁”,停止。笔画数:9;部首:门;笔顺编号:42535425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