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兀良》的解释

兀良的解释
拼音: wù liáng
wù liáng
1.衬词。 2.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﹐犹兀那。 解释
  1. 语助词,无意义,多用于指点或转换语气。元.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「脚踏著跳板,手执定竹竿,不住的把船攀,兀良!我则见沙鸥惊起芦花岸。」元.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三折:「遥望见一点青山,兀良,却又早不见了。」也作「兀剌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兀良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兀wù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:兀鹫。“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高高地突起:兀然(a.高高突起的样子;b.突然;c.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兀。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:兀那。兀的(de)(a.这,这个;b.怎么,怎的;c.突然)。笔画数:3;部首:儿;笔顺编号:135
  • 良liáng好:良好。善良。良辰美景。良知良能(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、不学而能的、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)。良莠不齐。很:良久。良多趣味。用心良苦。诚然,的确:“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”。“以为犬良我友”。姓。笔画数:7;部首:艮;笔顺编号:45115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