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昆阳之战》的解释

昆阳之战的解释
kūn yáng zhī zhàn
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。公元23年,王莽派王寻等率军四十二万围攻昆阳(今河南叶县)绿林起义军,王凤等率起义军八九千人抵抗,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。各地起义军进援昆阳,刘秀率三千精兵突击敌军中坚,杀死王寻,在城内守军与外围援军夹击下,王莽主力被歼。 解释

《昆阳之战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昆kūn子孙,后嗣:昆裔(子孙后代)。后昆。哥哥:昆弟(a.兄弟;b.友好亲爱)。昆仲。昆季。昆玉(称人兄弟的敬辞)。众多:昆虫(虫类的统称)。山名(a.“昆山”,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;b.“昆仑山”,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,亦作“崑??山”)。笔画数:8;部首:日;笔顺编号:25111535
  • 阳(陽)yáng明亮。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,与“阴”相对:一阴一阳谓之道。阴阳二气。指“太阳”:阳光。阳面。阳历。向阳。夕阳。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(多用于地名):衡阳(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阳(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)。温暖:阳春。外露的,明显的:阳沟。阳奉阴违。凸出的:阳文图章。关于活人的:阳间(人世间)。阳宅。阳寿。带正电的:阳极。阳电。阳离子。男性生殖器:阳痿。古同“佯”,假装。姓。阴笔画数:6;部首:阝;笔顺编号:522511
  • 之zhī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笔画数:3;部首:丶;笔顺编号:454
  • 战(戰)zhàn打仗:战争。战机。战绩。战略。战术。战国(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泛指争斗,比高下:论战。争战。发抖:战抖。寒战。胆战心惊。姓。和笔画数:9;部首:戈;笔顺编号:2125115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