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因势顺导》的解释

因势顺导的解释
拼音: yīn shì shùn dǎo
yīn shì shùn dǎo
因:顺着;势:趋势;顺导:引导。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,加以引导。 解释
  1. 义参「因势利导」。见「因势利导」条。
  2. 此处所列为「因势利导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史记.卷六五.孙子吴起传.孙子》魏1>与赵2>攻韩3>,韩告急于齐4>。齐使田忌5>将而往,直走大梁6>。魏将庞涓7>闻之,去韩而归,齐军既已过而西矣。孙子8>谓田忌曰:「彼三晋9>之兵,素悍勇而轻10>齐,齐号为怯,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兵法:『百里而趣11>利者蹶12>上将,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。』使13>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14>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」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「我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」乃弃其步军,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。孙子度其行,暮当至马陵。马陵道陕,而旁多阻隘,可伏兵,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「庞涓死于此树之下」。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,夹道而伏,期曰「暮见火举而俱发」。庞涓果夜至斫木下,见白书,乃钻火烛之。读其书未毕,齐军万弩俱发,魏军大乱相失。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,曰:「遂成竖子之名!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,虏魏太子申以归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,世传其兵法。 〔注解〕 (1) 魏:战国七雄之一,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、山西省西南部一带,后灭于秦。 (2) 赵:战国七雄之一,其故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。 (3) 韩:战国七雄之一,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中部,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。介于魏、秦、楚三国之间,为兵家必争之地,后为秦所灭。 (4) 齐:战国七雄之一,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、河北省东南部一带。 (5) 田忌:生卒年不详,战国齐人。曾推荐孙膑于齐王。后魏将庞涓攻赵都邯郸,其领兵围魏救赵,并用孙膑计,大败魏军于桂陵。 (6) 大梁:战国时魏国首都,地约在今河南省开封县。 (7) 庞涓:战国时魏将,与孙膑同学兵法于鬼谷子,因嫉膑之能而刖其足。后魏、齐交战,膑为齐将,困涓于马陵,涓智穷自刭而死。 (8) 孙子:孙膑,生卒年不详,战国时齐人,为孙武之后。学兵法于鬼谷子,同门庞涓嫉而断其足,欲使其隐而勿见;后得齐威王赏识,任为将军。齐、魏交战,困庞涓于马陵,万弩俱发,涓自刭而死,于是声名大噪。 (9) 三晋:指韩、赵、魏三国。春秋末年,韩、赵、魏三卿分晋,至战国周威烈王正式命韩、赵、魏为诸侯,称为「三晋」。 (10) 轻:轻视。 (11) 趣:同「趋」,行动归向。 (12) 蹶:音ㄐㄩㄝˊ,挫败。 (13) 使:命令。 (14) 灶:音ㄗㄠˋ,以砖土或石块砌成,用来生火烹饪的设备。
  3. 此处所列为「因势利导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据《史记.卷六五.孙子吴起传.孙子》载,战国时期,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,韩国不敌,于是向齐国求救。齐国派将军田忌前去救援,直接攻打魏国都大梁。魏将庞涓得到消息,立刻率兵赶回国,这时齐军已经进入魏国境。为了一举打败庞涓,齐军军师孙膑分析情势道:「三晋的士兵一向慓悍勇猛,十分轻视以胆怯出名的我军。善于作战的人应该利用这点,因势利导,让事情顺应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设法让魏军猛追直赶。」所以建议田忌下令军队进入魏国境后,第一天做十万个灶,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个,到了第三天只做三万个,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因为胆怯,士兵逃跑掉大半。结果庞涓真的中计,率著精锐轻骑火速追赶,最后在马陵这个地方中埋伏,自刭而死,齐军大获全胜。后来「因势利导」这句成语,就从这里的「因其势而利导之」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顺著事物发展的趋势,朝有利的方向引导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因势顺导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因yīn原故,原由,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:原因。因素。因果。病因。理由:因为(w唅 )。因而。依,顺着,沿袭:因此。因之。因循(a.沿袭;b.迟延拖拉)。因噎废食。陈陈相因。果笔画数:6;部首:囗;笔顺编号:251341
  • 势(勢)shì权力,威力:势力。权势。势利。势均力敌。表现出来的情况,样子:姿势。气势。山势。局势。虚张声势。守势。势必。势能。势不可挡。因势利导。笔画数:8;部首:力;笔顺编号:12135453
  • 顺(順)shùn趋向同一个方向,与“逆”相对:顺风。顺水。顺境。顺水推舟。顺风使舵。沿,循:顺城街。顺理成章。顺藤摸瓜。依次往后:顺序。顺次。随,趁便:顺便。顺势。顺手牵羊。整理:理顺。顺修(整理修治)。服从,不违背:顺从。顺应。孝顺。温顺。适合,不别扭:顺适。顺情。顺眼。顺差(ch?)。姓。逆倒笔画数:9;部首:页;笔顺编号:322132534
  • 导(導)dǎo指引,带领:领导。引导。向导(引路的人)。倡导。推导。导引。导游。导向。导师。导言。传引,传向:传导。导热。导致(引起)。启发:开导。教导。因势利导。笔画数:6;部首:寸;笔顺编号:51512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