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鹦鹉》的解释

鹦鹉的解释
拼音: yīng wǔ
yīng wǔ
1.鸟名。头圆,上嘴大,呈钩状,下嘴短小,舌大而软,羽毛色彩美丽,有白﹑赤﹑黄﹑绿等色。能效人语,主食果实。 2.比喻有才之士。 3.指鹦鹉杯。 4.指鹦鹉洲。 5.指汉袮衡所作《鹦鹉赋》。 解释
  1. 动物名。鸟纲鹦鹉目。体长约三十公分,嘴大而短,上嘴钩曲覆下嘴,舌肥厚,善模仿人语。羽毛颜色鲜艳。栖于热带森林或岩洞树穴中。【例】鹦鹉会模仿各种声音,包括人类的语言,但却不了解话中的意义。 △能言鸟 ◎
来源:简编版
  1. 动物名。鸟纲鹦鹉目。体长约三十公分,嘴大而短,上嘴钩曲覆下嘴,舌肥厚,善学人语。羽毛有白、红、黄、绿等色。栖于热带森林或岩洞树穴中。也称为「能言鸟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鹦鹉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鹦(鸚)yīng〔鹦鹉〕鸟,上嘴大,呈钩状,下嘴短小,羽毛有各种颜色,产于热带和亚热带,能学人讲话,如“鹦鹦学舌”(含贬义)。〔鹦哥〕鹦鹉的通称。(鸚)笔画数:16;部首:鸟;笔顺编号:2534253453135451
  • 鹉(鵡)wǔ〔鹦鹉〕见“(鵡)鹦”。笔画数:13;部首:鸟;笔顺编号:112121543545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