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滥竽充数》的解释

滥竽充数的解释
拼音: làn yú chōng shù
làn yú chōng shù
滥:失实的,假的。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。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,次货冒充好货。 解释
  1.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之声,每次都要三百人合奏,南郭先生不会吹竽,混在乐队中充数。宣王死后,湣王继位,喜爱独奏,南郭先生只好逃走。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,混在行家之间充数;或比喻假货劣品混在真品中。也用于自谦,比喻自己才德不足。典出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。【例】我们这个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精英,绝无滥竽充数的人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战国时,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,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。有位南郭处士,不会吹竽,但却混杂其中,享受很好的待遇。宣王死后,湣王继位,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,南郭先生只好逃走。典出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。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,混在行家中充数;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;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五回:「若只靠著才气,摭些陈言,便不好滥竽充数了。」《官话指南.卷四.官话问答》:「我这不过是侥幸,实在是自愧无才,滥竽充数就是了!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竽,古代一种吹奏乐器。「滥竽充数」意谓不会吹竽的人,混杂于众多乐工中凑数。典出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。后用「滥竽充数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,混在行家中充数。亦用于比喻拿不好的东西充场面。亦用于自谦,比喻自己才德不足。△「鱼目混珠」
  2. 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齐宣王1>使人吹竽2>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3>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4>之,廪食5>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6>立。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一曰,韩昭侯曰:「吹竽者众,吾无以知其善者。」田严对曰:「一一而听之。」 〔注解〕(1) 齐宣王:名辟疆(?∼西元前324)。战国时齐国国君,威王之子。在位十九年,卒谥宣。(2) 竽:音ㄩˊ,乐器名。古代一种吹奏乐器,形似笙而较大,三十六管,后减至二十三管。(3) 南郭处士:姓名、生卒年不详。因家住南郭,故以为姓。处士,泛指无官职的读书人。处,音ㄔㄨˇ。(4) 说:音ㄩㄝˋ,「悦」的本字,喜悦。(5) 廪食:官府发给的粮食。廪,音ㄌ|ㄣˇ。(6) 湣王:名地。战国时齐国国君,宣王之子,生卒年不详。燕国名将乐毅攻入齐国都城,湣王逃至莒城被杀。在位四十年。
  3. 《韩非子.内储说上》中有一则故事:战国时,齐宣王喜欢听竽的合奏,所以每次都要三百多个乐工一同演奏。有位南郭先生,虽然不会吹竽,但因为知道齐宣王的这个嗜好,便请求齐宣王让自己参加这个乐队,宣王也很高兴地答应了。每当众多乐工一起合奏的时候,南郭先生就混在数百人的吹竽队伍中,有模有样地装出吹奏的样子,没人发现真相,他也因此能获得很好的待遇。宣王死后,湣王继位,湣王虽然也喜欢竽的吹奏声,但他喜欢的却是独奏,所以命乐工一个个轮流表演。南郭先生得到了这个消息,知道再也无法蒙混过关,只好逃出宫去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滥竽充数」一语,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,却混在行家中充数,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充场面。有时也用来当成自谦之辞,比喻自己才德不足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滥竽充数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滥(濫)làn流水漫溢:泛滥。不加选择,不加节制:滥用职权。宁缺勿滥。滥伐。浮泛不合实际:陈词滥调。滥竽充数(喻没有真正的才干,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,或以次充好。有时亦表示自谦)。笔画数:13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2231425221
  • 竽yú古代吹奏乐器,像笙,有三十六簧:滥竽充数。笔画数:9;部首:竹;笔顺编号:314314112
  • 充chōng满、足:充足。充实。充分(f坣 )(a.足够;b.尽量)。充沛。充裕。填满,装满:填充。充满(a.填满,布满;b.充分具有)。充耳不闻。充电。汗牛充栋。当,担任:充当。充军。假装:冒充。充数(shu)。姓。笔画数:6;部首:亠;笔顺编号:415435
  • 数(數)shù表示、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:数目。数量。数词。数论(数学的一支,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)。数控。几,几个:数人。数日。技艺,学术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”。命运,天命:天数。气数。数(數)shǔ ㄕㄨˇ一个一个地计算:不可胜数。数九。比较起来突出:数得着。责备,列举过错:数落。谈论,述说:数说。数典忘祖(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,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)。数(數)shuò ㄕㄨㄛˋ屡次:数见不鲜(亦称“屡见不鲜”)。笔画数:13;部首:攵;笔顺编号:43123453131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