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赤壁》的解释
拼音:
chì bì
chì bì
1.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三》:"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"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"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?漫浪。"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 2.即赤鼻矶。 解释
1.山名。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。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,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江水三》:"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北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"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》:"武昌赤壁吊周郎,寒溪西山?漫浪。"一说,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。 2.即赤鼻矶。 解释
- 山名。有四,皆在今湖北省境内:(1)位嘉鱼县东北,长江南岸。三国时孙权、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。(2)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。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。(3)位武昌县东南。也称为「赤矶」。(4)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,与乌林峰相对。
《赤壁》包含的汉字
-
赤chì红色,比朱色稍暗的颜色:赤血。赤字。真诚,忠诚:赤诚(极其真诚)。赤忱。赤子(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,古代亦指百姓)。赤胆忠心。空无所有:赤手空拳。赤地千里。裸露:赤脚(光脚)。笔画数:7;部首:赤;笔顺编号:1213234
-
壁bì墙:四壁。壁报。壁画。壁挂。壁毯。壁橱。壁灯。铜墙铁壁。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:胃壁。肠壁。陡削的山崖:峭壁。壁立。军营的围墙:壁垒。坚壁清野。作壁上观(坐观双方成败,不帮助任何一方)。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笔画数:16;部首:土;笔顺编号:513251414311212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