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东晋》的解释

东晋的解释
拼音: dōng jìn
dōng jìn
朝代,公元317-420,自元帝(司马睿)建武元年起到恭帝(司马德文)元熙二年止。建都建康(今南京)。 解释
  1. 朝代名。(西元317~420)晋自元帝东迁至恭帝元熙二年止,因立国江东地区,且国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在旧都洛阳之东,故史称「东晋」。
来源:修订版

《东晋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东(東)dōng方向,太阳出升的一边,与“西”相对:东方。东经(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)。东山再起(喻失势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)。付诸东流。主人(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东。股东。东道主(泛指请客的主人,亦称“东道”、“作东”)。姓。西笔画数:5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5234
  • 晋jìn进:晋级。晋升。晋谒(进见)。中国周代诸侯国名。中国山西省的别称:晋剧。中国朝代名:西晋。东晋。笔画数:10;部首:日;笔顺编号:122431251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