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旄牛》的解释

旄牛的解释
拼音: máo niú
máo/mào niú
1.即牦牛。产于我国西南地区。 解释
  1. 动物名。形状如牛,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,尾毛蓬生似帚。耐寒,腿短,善驮运。毛可制披衣、帐蓬、绳索。是大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力畜。《山海经.北山经》:「潘侯之山……有兽焉,其状如牛,而四节生毛,名曰旄牛。」晋.郭璞.注:「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旄牛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:“上将拥旄西出征,平明吹笛大军行”。旄mào古同“耄”,年老。笔画数:10;部首:方;笔顺编号:4153313115
  • 牛niú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姓。笔画数:4;部首:牛;笔顺编号:311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