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吊誉沽名》的解释
拼音:
diào yù gū míng
diào yù gū míng
沽:买;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 解释
沽:买;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 解释
- 用虚伪的手段猎取名誉。《群音类选.诸腔类.卷三.十义记.毁容不辱》:「非是奴吊誉沽名也,只图一死完全节义名。」也作「沽名钓誉」。
- 义参「沽名钓誉」。见「沽名钓誉」条。
- 此处所列为「沽名钓誉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1、「沽名」:※《廙别传》(据《三国志.卷二一.魏书.王卫二刘傅传.刘廙》裴松之注引)初,廙1>弟伟与讽2>善,廙戒之曰:「夫交友之美,在于得贤,不可不详。而世之交者,不审择人,务合党众,违先圣人交友之义,此非厚己辅仁之谓也。吾观魏讽,不修德行,而专以鸠合3>为务,华而不实4>,此直搅世沽名者也。卿其慎之,勿复与通。」伟不从,故及于难。 〔注解〕 (1) 廙:刘廙(西元180∼221),三国魏南阳安众人,字恭嗣。初为曹操丞相掾属,转为五官将文学。魏初,为黄侍郎。弟刘伟与魏讽谋反,本应诛,曹操赦之。魏文帝时,官至侍中,赐爵关内侯。廙,音|ˋ。 (2) 讽:魏讽(?∼西元219),东汉末沛国人,或为济阳人,字子京。钟繇任为西曹掾,后与长乐卫尉陈祎谋画袭邺城,攻击曹操。陈祎向曹操告发其谋,魏讽遂被杀。 (3) 鸠合:集合、召集。鸠,音ㄐ|ㄡ。 (4) 华而不实:只开花而不结果。比喻虚浮而不切实际。见「华而不实」。 2、「钓誉」:《汉书.卷五八.公孙弘卜式儿宽传.公孙弘》元始中,修功臣后,下诏曰:「汉兴以来,股肱1>在位,身行俭约,轻财重义,未有若公孙弘2>者也。位在宰相封侯,而为布被脱粟3>之饭,奉禄以给故人宾客,无有所余,可谓减于制度4>,而率下笃俗者也,与内厚富而外为诡服5>以钓虚誉者殊科6>。夫表德章义,所以率世厉俗,圣王之制也。其赐弘后子孙之次见为适者,爵关内侯,食邑三百户。」 〔注解〕 (1) 股肱:得力的辅佐。肱,音ㄍㄨㄥ。 (2) 公孙弘:西元前200∼前121,字季齐,西汉薛人。习文法吏事,缘饰以儒术,武帝以为丞相,封平津侯。 (3) 布被脱粟:布被,以布为被,表示俭朴。脱粟,仅去除皮壳而未精碾的粗米,即糙米。 (4) 减于制度:行事俭约,花费少于常规。 (5) 诡服:奇特违众的服装。 (6) 殊科:不同的类型。
- 此处所列为「沽名钓誉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沽名钓誉」系由「沽名」及「钓誉」二语组合而成。「沽名」在《廙别传》中可见。三国时期的刘廙,见到弟弟刘伟与魏讽交好,就劝谏他说:「结交朋友最大的好处,就是在于学习别人的贤能之处。然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结党营私,不论人品,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诲。我看魏讽这个人,不修养自己的德行,只知道与人结交应酬,虚浮而不切实际,是个故意做作以谋取名声的人。我劝你要谨慎小心,不要再和他往来了!」但是刘伟没有听从,后来魏讽果然谋反,刘伟也牵连被杀。「钓誉」则见于《汉书.卷五八.公孙弘卜式儿宽传.公孙弘》。公孙弘是汉初的丞相,辅佐君王,奉行俭约,轻视财富,重视仁义,功劳甚大,因此在平帝时王元后的诏书中,曾经赞许公孙弘行事俭约,生活花费少于常规,以身作则,使民风淳朴,与那些穿著奇特服装来谋取声望的人完全不同。这两个典源一用「沽名」,一用「钓虚誉」,后来被合用成「沽名钓誉」,用来指故意做作,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。
《吊誉沽名》包含的汉字
-
吊diào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、团体给予慰问:吊丧。吊孝。吊唁。凭吊。慰问遭遇不幸的人:形影相吊。悬挂:上吊(自缢)。吊灯。把毛皮缀在衣面上:吊皮袄。提取,收回:吊销执照。中国旧时钱币单位,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。笔画数:6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251252
-
誉(譽)yù名声:荣誉。名誉。信誉。沽名钓誉。称扬,赞美:毁誉。交口称誉。古同“豫”,欢乐。毁笔画数:13;部首:言;笔顺编号:4431344111251
-
沽gū买:沽酒。沽名钓誉。卖:待价而沽。天津市的别称。笔画数:8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12251
-
名míng人或事物的称谓:名字。名氏。名姓。名义。名分(f坣 )。名堂。名落孙山。名存实亡。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”。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名,行骗钱之实。叫出,说出:不可名状。声誉:名誉。名声。名优(a.出名的,优良的;b.名伶)。名噪一时。名过其实。有声誉的,大家都知道的:名人。名士。名师。名将(ji刵g )。名医。名著。名流。名言。名胜。名剧。占有:不名一文。量词,用于人:三名工人。实笔画数:6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354251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