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东夷》的解释

东夷的解释
拼音: dōng yí
dōng yí
1.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。 2.指三国吴。 3.特指清朝统治者。 4.旧指我国东方日本﹑朝鲜等国家。 解释
  1. 商周时代对山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或邦国的通称。《文选.扬雄.长杨赋》:「其后熏鬻作虐,东夷横畔。」《文选.王襃.四子讲德论》:「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东夷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东(東)dōng方向,太阳出升的一边,与“西”相对:东方。东经(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)。东山再起(喻失势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)。付诸东流。主人(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东。股东。东道主(泛指请客的主人,亦称“东道”、“作东”)。姓。西笔画数:5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5234
  • 夷yí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:东夷。九夷(古时称东夷有九种)。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:华夷杂处(ch?)。平,平坦,平安:化险为夷。弄平:夷为平地。消灭:夷灭。族夷(诛杀犯罪者家族)。等辈:“诸将皆陛下故等夷”。古代的锄类工具。古同“怡”,喜悦。古同“痍”,创伤。姓。险笔画数:6;部首:大;笔顺编号:1515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