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可则》的解释

可则的解释
拼音: kě zé
kě/kè zé
1.可作准则。 2.可;就。 解释
  1. 可当作准则。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进退可度,周旋可则。」
  2. 可、就。元.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「哎,儿也,则这个王阿三可则便是你!」
  3. 刚刚、恰好。元.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:「可则俺两口儿都老迈,肯分的便正该。」也作「恰来」、「恰就」、「恰则」。
  4. 语助词,无义。元.秦&25cd1_.gif;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「我见他揾不住,可则扑簌簌腮边也那泪倾。」
来源:修订版

《可则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可kě允许:许可。认可。宁可。能够:可见。可能。可以。不可思议。值得,认为:可怜。可悲。可亲。可观。可贵。可歌可泣。适合:可身。可口。可体。尽,满:可劲儿干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“潭中鱼可百许头”。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表示强调:他可好了。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:都这么说,可谁见过呢?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:这件事他可同意?姓。否可kè〔可汗(否h俷 )〕中国古代鲜卑、突厥、回纥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否笔画数:5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12512
  • 则(則)zé模范:以身作则。规程,制度:规则。总则。原则。细则。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:闻过则喜。表示转折,却:今则不然。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:此则余之罪也。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举原因或理由:一则房子太小,二则参加的人数多。与“做”相近(中国宋、元、明代小说、戏剧里常用):则甚(做什么)。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:新闻两则。笔画数:6;部首:刂;笔顺编号:253422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