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家》的解释
拼音:
rú jiā
rú jiā/gū/jie
1.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。崇尚"礼乐"和"仁义",提倡"忠恕"和"中庸"之道。主张"德治"﹑"仁政",重视伦常关系。西汉以后,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。 2.指读书人家。 解释
1.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。崇尚"礼乐"和"仁义",提倡"忠恕"和"中庸"之道。主张"德治"﹑"仁政",重视伦常关系。西汉以后,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。 2.指读书人家。 解释
- 称以孔子为代表相承而下的思想学派。主张礼治,强调伦常关系。【例】忠恕之道、仁义礼智皆为儒家主要思想之一。
-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,以孔子为宗师,主张礼治,强调伦常关系。后亦指崇尚孔孟之说或性理之学的学者。《汉书.卷三○.艺文志》:「儒家者流……游于六经之中,留意于仁义之际,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,宗师仲尼。」《三国志.卷一六.魏书.任苏杜郑仓传.杜畿》:「今之学者,师商、韩而上法术,竞以儒家为迂阔,不周世用,此最风俗之流弊,创业者之所致慎也。」
- 读书人家。唐.元稹〈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〉:「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,在监察御史时,分务东台,无所顾虑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二:「福善祸淫,天自有常理。尔是儒家,乃昧自取之理,为无益之求。」
《儒家》包含的汉字
-
儒rú指读书人: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旧指学术界)。儒雅(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)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: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术。儒学。古同“懦”,懦弱。笔画数:16;部首:亻;笔顺编号:3214524444132522
-
家jiā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:家庭。家眷。家长(zh僴g )。家园。家谱。家塾。家乡。家风。家训。家规。家喻户晓。如数家珍。家庭所在的地方:回家。老家。安家。居住:“可以家焉”。对人称自己的尊长、亲属:家祖。家父。家翁。家母。家慈。家里养的,不是野生的:家畜。家禽。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:酒家。农家。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行(h俷g )家。作家。科学家。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道家。墨家。纵横家。诸子百家。量词,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:一家人家。姓。野家jiɑ词尾,指一类的人:老人家。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:水生家野笔画数:10;部首:宀;笔顺编号:445135333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