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声泪俱下》的解释

声泪俱下的解释
拼音: shēng lèi jù xià
shēng lèi jù xià
一边说一边哭。形容极其悲恸。 解释
  1. 边说边哭。形容沉痛悲伤的情状。【例】说到家乡的沦陷,他不禁悲愤得声泪俱下。
来源:简编版
  1. 边说边哭。形容沉痛悲伤的情状。《晋书.卷七六.王廙传》:「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」《旧唐书.卷一○四.哥舒翰传》:「上起入禁中,翰叩头随之向前,言词慷慨,声泪俱下。」
来源:修订版
  1. 边说边哭。形容极度悲恸、激动。语出《晋书.卷七六.王廙列传》。△「血泪俱下」、「痛哭流涕」
  2. 《晋书.卷七六.王廙列传》彬字世儒。……中兴建,稍迁侍中。从兄敦举兵入石头,帝使彬劳之。会周????遇害,彬素与????善,先往哭????,甚恸。既而见敦,敦怪其有惨容,而问其所以。彬曰:「向哭伯仁,情未能已。」敦怒曰:「伯仁自致刑戮,且凡人遇汝,复何为者哉!」彬曰:「伯仁长者,君之亲友,在朝虽无謇谔,亦非阿党,而赦后加以极刑,所以伤惋也。」因勃然1>数敦2>曰:「兄抗旌3>犯顺4>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5>。」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 〔注解〕 (1) 勃然:因发怒而脸色突变的样子。 (2) 敦:王敦(西元266∼324),字处仲,东晋临沂人,王导的从兄,晋武帝的女婿。西晋亡,举族避乱江南,和从弟王导同在元帝朝廷做大官,主持国政。官至征南大将军,拜侍中,领江州牧,恃功专横,后举兵反,中途病死。 (3) 抗旌:举旗。 (4) 犯顺:反叛作乱。 (5) 祸及门户:祸害延及家族。
  3. 王彬,是王廙的弟弟,他的生平事迹附于《晋书.卷七六.王廙列传》下。东晋时,大将军王敦因恃功专横,有意篡夺元帝司马睿的政权,于是发兵反叛,打入石头城(今南京市)。元帝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乱,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劝说。当时正值王彬的好友周????遇害被杀,因此王彬先到周????的坟前吊祭,痛哭了一场,然后才去见王敦。王敦见他面容忧伤的样子,就问了原因。王彬哭著说:「刚刚我在周????的坟前痛哭,现在心里还很难过。」王敦听了,很生气的说:「周????会有今天的下场,是他自找的,有什么好怜悯的。」王彬说:「周????是我们的朋友,也是一个忠臣,今天却遭到这样的下场,很令人感伤惋惜。」接著突然生气的指责王敦:「你反叛作乱,残杀忠良,意图不轨,想要夺取政权,日后将会为家族带来祸害。」一边说著,一边随著慷慨的声调而流下了眼泪,情绪激昂。王敦看了这样的场面,更加生气,本想把王彬杀了。当时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导也在场,一直试图从中调解,以平息双方的怒气,但王彬仍然无所畏惧,神色自若,最后王敦因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,还是放过了王彬。「声泪俱下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,用于形容极度悲恸、激动。
来源:成语典

《声泪俱下》包含的汉字

  • 声(聲)shēng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名誉:名声。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笔画数:7;部首:士;笔顺编号:1215213
  • 泪lèi眼里流出的水:眼泪。泪痕。泪水。泪眼。泪珠。泪盈盈。声泪俱下。笔画数:8;部首:氵;笔顺编号:44125111
  • 俱jù全,都:百废俱兴。声色俱厉。一起;在一起:俱乐部。君与俱来。笔画数:10;部首:亻;笔顺编号:3225111134
  • 下xià位置在低处的,与“上”相对:下层。下款。等级低的:下级。下品。下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)。下里巴人(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,常与“阳春白雪”对举)。方面,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卷。下次。下限。由高处往低处,降落:下山。下车。下马。下达。使降落:下半旗。下棋。进入:下海。投送:下书。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:下班。下课。谦辞:在下。下官。颁布:下令。攻克:攻下。卸掉:下货。把他的枪下了。用,投入精力:下工夫。退让:争执不下。做出判断:下结论。量词,指动作次数:打三下。用在名词后边(a.表示在里面,如“心下”、“言下”;b.表示当某个时节,如“节下”、“年下”)。用在动词后边(a.表示关系,如“教导下”、“培养下”;b.表示完成或结果,如“打下基础”;c.与“来”、“去”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,如“走下去”、“停下来”)。少于:不下二百人。动物生产:鸡下蛋。上高停笔画数:3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24
0
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