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青出于蓝》的解释
拼音:
qīng chū yú lán
qīng chū yú lán
青:靛青;蓝: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。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,但颜色比蓝更深。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。 解释
青:靛青;蓝: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。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,但颜色比蓝更深。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。 解释
- 蓝,蓼蓝,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。青出于蓝指青色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深。后用以比喻弟子胜于老师,或后辈优于前辈。语本(《文选.曹植.美女篇》)。【例】小妹的书艺得自父亲的真传,而且多了几分娟秀,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- 蓝,蓼蓝,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。青出于蓝指青色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深。语本《荀子.劝学》: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,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。」后用以比喻弟子胜于老师,或后辈优于前辈。唐.白居易〈赋赋〉:「冰生乎水,初变本于典、坟;青出于蓝,复增华于风雅。」《糊涂世界》第十一回:「骆青耜道:『老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。』黄伯旦道:『言重,言重。』」也作「青过于蓝」。
- 蓝,蓼(ㄌ|ㄠˇ)蓝,可以提取靛(ㄉ|ㄢˋ)青染料的植物。「青出于蓝」指青色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深。比喻求学能使人进步。#语本《荀子.劝学》。后用「青出于蓝」比喻弟子胜过老师,或后辈优于前辈。△「冰寒于水」、「后来居上」
- #《荀子.劝学》君子曰:「学不可以已1>。」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木直中绳,????2>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虽有槁暴3>,不复挺者,????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绳则直4>,金就砺则利5>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 〔注解〕 (1) 已:停止。 (2) ????:通「揉」,音ㄖㄡˊ,使弯曲。 (3) 槁暴:晒干而枯。槁,枯。暴,晒干。 (4) 木受绳则直:木头用绳墨矫正就可以切得直。绳:绳墨,木匠用以取直的工具。 (5) 金就砺则利:金属用磨刀石磨就会变利。金:金属器具。砺:粗的磨刀石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大戴礼记.劝学》
- 战国时代大哲学家荀子写了一篇〈劝学〉的文章来鼓励大家多学习。学习有什么好处呢?就像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,但是颜色比蓼蓝还要青;冰是水结冻而成,但是温度比水还要低。学习就像这种提炼和结冻的效果一样。我们把一根直挺挺的木条用????的工夫,慢慢使它弯曲,制成车轮。等它弯曲合乎规矩后,就是经过日晒干枯也不会再恢复原状了。这种????的工夫也是学习。所以木头要划得直,得靠绳墨;金属要磨锐,得靠砺石。君子就是要接受绳墨般的约束,砺石般的磨炼,假如能广泛地去学习,而且能时时反省自己,那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。后来就从荀子这段话中演变成「青出于蓝」这句成语,原来是用来比喻学习的效果,后多用来比喻学生表现较老师出色,晚辈成就超过前辈。
《青出于蓝》包含的汉字
-
青qīng深绿色或浅蓝色:青绿。青碧。青草。青苔。青苗。青菜。青葱。青山绿水。青云直上。万古长青(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)。绿色的东西:踏青。青黄不接。靛蓝色:靛青。青紫。青出于蓝,胜于蓝。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青衫。青衣。喻年轻:青年。青春。青工。竹简:青简。青史(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,后指史书,如“永垂青青”)。笔画数:8;部首:青;笔顺编号:11212511
-
出chū从里面到外面:出访。初出茅庐。出笼。往外拿,支付:出力。出钱。出谋画策。入不敷出。离开:出发。出轨。出嫁。产生,生长:出产。出品。出人才。发生:出事。显露:出现。出名。超过:出色。出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来到:出席。出勤。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:出处(chù)。语出《孟子》。显得量多:这米出饭。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:提出问题。传(chuán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入没进纳落笔画数:5;部首:凵;笔顺编号:52252
-
于yú介词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于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于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于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后缀(a.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动词后,如“属于未来)。姓。笔画数:3;部首:二;笔顺编号:112
-
蓝(藍)lán用靛青染成的颜色,晴天天空的颜色:蓝盈盈。蔚蓝。蓝本。蓝图。植物名,品种很多,如“蓼蓝”、“菘蓝”、“木蓝”、“马蓝”等。古同“褴”,褴褛。姓。笔画数:13;部首:艹;笔顺编号:1222231425221
0
纠错